正文复制

晋中日报/2024 年/3 月/14 日/第 003 版专刊
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 绘就“ 六美四宜” 蓝图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顺县委书记 许利伟
“ 千万工程” 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的创新工程;是造福亿万农民的民生工程;是改写当代中国“ 三农” 历史的伟大工程。去年以来,和顺县坚持一张蓝图、分步实施,迅速开展规划编制、村庄分类、资金统筹、项目匹配,全力推进“ 百乡(村)示范、千村治理” 行动,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扬“ 五彩优势” 谋篇布局。坚持因地制宜、规划为先,立足和顺红色基因、绿色生态、蓝色晴空、黑色矿藏、黄色和牛“ 五彩优势”,按照“ 产业集聚、中心辐射,多元投资、一体共建,以线串点、分类建设” 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 两区两线一中心”。
“ 两区”,即围绕全国重点林业县、中国优秀生态县优势,规划布局覆盖横岭镇、马坊乡的“ 西部绿色生态区”。依托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优势,规划布局以松烟镇为中心的“ 东部文旅示范区”。
“ 两线”,即立足李阳镇、义兴镇、喂马乡基础条件好、距离县城近的 9 个重点村,村均投资千万元以上,打造精品示范村,形成国道 207 城乡共建线,融入全市“ 百乡千村” 示范圈;串联横岭镇、义兴镇、平松乡、松烟镇,产业特色鲜明、文旅优势突出的 11 个村,打造省道 318产村融合线,构建“ 百乡千村” 产业带。
“ 一中心”,即依托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优势,以牛郎织女文化园为中心,辐射周边南天池、青家寨、走马槽等 11 个村,打好“ 太行山水”“ 夏养和顺”“ 牛郎织女” 三张牌,带动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群众增收。
二、聚“ 六美目标” 把脉定向。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以“ 产业美、家园美、生活美、生态美、风貌美、和谐美” 为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和美乡村,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聚焦产业美,做强 10 个“ 名特优新” 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 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有技能”,筑牢“ 康庄健美” 的产业基础。
聚焦家园美,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 五大行动”,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底色,构建“ 全域秀美”的整体格局。
聚焦生活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创造“ 景致精美”的人居环境。
聚焦生态美,加快实施“ 一泓清水入黄河” 和乡村绿化工程,将“ 生态优势” 转化为“ 经济优势”,强化“ 生态富美” 的发展支撑。
聚焦风貌美,注重内外兼修,深化拓展“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井玉沟村民自治“ 红十条”经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丰富“ 心灵之美” 的精神内涵。
聚焦和谐美,常态化开展“ 抓促提” 专项行动,深化“ 一堡垒五中心”、X员承诺“ 红六条”做法,实现“ 共治共美” 的良好愿景。
三、创“ 五型模式” 分类施策。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尊重农民意愿、遵从现实基础、遵循发展规律,探索“ 五型模式”,指导全县整体推进。
城乡融合型,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为点、国省道为轴,辐射带动 20 个村,形成联动联建模式。重点建设井玉沟、会里、凤台村,投资 7000 万元。
第 1 页 共 2 页
龙头牵引型,以山河醋业、银河牧业、新马粮业等 29 家龙头企业为引擎,辐射带动 77 个村,形成产村融合模式。重点建设横岭、阳光占、白仁村,投资 4000 万元。
文旅康养型,以牛郎织女文化园为中心,辐射带动 11 个村,形成特色小镇模式。重点建设许村、南天池、青家寨村,投资 5000 万元。
能人带动型,以全县 800 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牵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覆盖 5.9 万农村人口,形成共建共富模式。重点建设小南会、大夫岩、窑堤村,投资 4000 万元。
工业反哺型,以全县工矿企业为支撑,“ 黑色” 支持“ 绿色”,辐射带动 90 个村,形成工农互促模式。重点建设河绪、三奇、东喂马村,投资 5000 万元。
四、强“ 六大保障” 争先创优。坚持顶层设计、顶格推动,加强领导、凝聚合力、狠抓落实。(一)强化X建引领。把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全力推进“ 百乡千村” 治理行动列为
“ 一把手工程”,“ 三级书记” 齐抓、部门联动协同,充分发挥基层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强化责任落实。书记县长“ 双组长” 统筹调度,县委农办协调抓总,一办六专班跟进落实,部门各司其职,拧紧责任链条。
(三)强化项目支撑。着眼三年,精准谋划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生
态修复、社会民生六大类 170 个项目,今年实施 160 个,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四)强化多元投入。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资金 7.5 亿元,申请债券资金 7 亿元;县财政真金白银投入落实资金 12.6 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落实意向资金 11.6 亿元。
(五)强化机制保障。健全X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的实施机制,规划先行、标准规范、技术保障的引导机制,国资牵引+民企赋能+利益联结的投运机制,切实释放动力、激发活力、形成合力。
(六)强化督导考核。逐村过筛子、逐乡抓进度,周推进、月比拼、季分析、年总结,奖罚
分明、激励担当,营造争上游、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