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日报/2024 年/3 月/25 日/第 006 版县域
突出“ 四个聚焦” 聚力打造高品质市域中心城区
朔州市委常委、朔城区委书记 张震海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城乡融合、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们加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朔州市中心城区,朔城区牢牢把握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 打造市域宜居宜业核心区、塞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晋西北服务保障供给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朔城” 为目标,突出“ 四个聚焦”,持续夯基础、强动能、优环境,2023 年城镇化率达 70.73%,地区生产总值 416.9 亿元、增长 7.8%,高品质市域中心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提质扩容,以城乡统筹为切入点,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提升城市品质,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坚持精建精致精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推动城市提质扩容。近年来,累计投入 6.9 亿元,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片区 122 个,惠及居民 2.9 万户;高质量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管网改造,普及率分别达 99%、85.3%、96%。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累计征拆 1.3 万亩,有力保障了朔神高速、G241 和朔州机场等省市重点交通项目通车通航。坚持城乡深度融合、双向赋能,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改造提质村庄 100 个,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管护机制。我们将坚持城乡统筹,深入践行“ 千万工程” 经验,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标扩面,努力在提升城市品质上迈出更大步伐。
聚焦产城融合,以产业配套为着力点,积蓄转型发展新动能。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公共服务、生态文旅、区位交通、人口集聚“ 五大优势”,以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为抓手,倾力打造晋西北消费中心城市。高品质建设北京电子城购物公园等特色商圈,加快朔州智创城建设,启动总投资 31.6 亿元的现代物流产业园等专业市场建设。坚持“ 特色表达、以旅彰城”,深入推进环市区“ 快进、漫游、深体验” 百公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不断丰富朔州老城文化体验游、桑干源头风情游、绿色生态康养游三大主题产品,高质量举办马邑文化旅游季、昭君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去年,服务业增加值 291.9 亿元、增长 4.7%。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聚焦绿色发展,以生态治理为突破点,打造美丽朔城新名片。绿色是一座城市最美底色。我们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重点推进晋北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修复、恢河七期治理、偏关河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加大采煤沉陷区、山体裸露区、露天开采区等生态修复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朔城。去年,全区造林育林植被恢复 4.28 万亩,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贡献朔城力量。
聚焦精细治理,以优质共享为出发点,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基层精细化治理是惠及群众的
民心工程。我们坚持以X建引领基层治理,去年以来,实施小区X建和物业管理“ 两个全覆盖”,
在 248 个小区成立X支部、建立X群服务站,成立物管中心,推动市区 440 个小区实现X组织和
物业管理全覆盖。大力弘扬新时代“ 枫桥经验”,完善“ 朔城街坊” 治理模式,推进市域社会治
理现代化。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投资 7.5 亿元的区一中鄯阳校区和区人民医院
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建成启用,公开招聘引进教师、医学人才 529 名。目前,全区有各类学校
169 所、医疗卫生机构 477 家,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我们将
第 1 页 共 2 页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下足“ 绣花” 功夫,健全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现代新朔城。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