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县域经济报/2024 年/4 月/15 日/第 001 版
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优做强县域经济
安徽省凤阳县委书记 朱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
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安徽省凤阳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提出“ 打造千亿硅谷、冲刺全省十强” 发展目标,坚持“ 强农固本、工业强县、兴商富民” 总体战略,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成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营商环境百强县、长三角地区百强县、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强化科技创新主导。凤阳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重点产业,精准编制企业“ 科技副总”“ 高精尖缺” 人才需求目录,大力引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高效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创新动力。下一步,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一体推进科技强县、教育强县、人才强县建设,积极引进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紧盯新引进科技类企业,做好产业项目对接、高企申报培育,加强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全面深化“ 产学研” 合作,完善科技创新“ 沿途下蛋” 高效转化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只有走深度转型升级之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催生出传统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才能重塑竞争新优势。凤阳县大力实施百亿技改百企升级工程,加快推进“ 智改数转网联”,积极培育“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球单体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单体最大的高分散白炭黑生产线和浮法玻璃生产线,以及全国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产企业均坐落于凤阳。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数字赋能、“ 专精特新” 培育等一揽子政策,持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用好用足省制造强省等支持技改升级奖补政策,推进日用玻璃、农副食品、石英砂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技改,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契机,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速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效能更高,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