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新华日报/2024 年/11 月/21 日/第 A04 版七十五载强国路 强富美高新徐州
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泉山答卷
——访泉山区委书记,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X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勇
本报记者 成岗 王岩
因山而得名的徐州市泉山区,不断向上攀登,近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徐州市和淮海经济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主城区。新征程上泉山如何交出新答卷?11 月 15 日,“ 七十五载强国路 强富美高新徐州” 采访团来到泉山,专访泉山区委书记,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X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勇。
记者:泉山区是徐州市经济体量最大的主城区,在市域板块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一步,泉山区如何发挥好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进一步打造城区经济“ 领头羊”、为全市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李勇:泉山是改革创新之城、开放发展之区。自 1993 年更名建区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泉山不断成长发展,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在淮海经济区城市主城区中首屈一指。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贯彻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立足全市体量较大板块、城区核心板块的“ 双重板块” 定位,拼搏奋斗、多作贡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山新实践。重点做到“ 四个一起抓”: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线上线下” 一起抓优服务。泉山有 12.8 万户经营主体,其中包括 5.2 万户企业,这是我们推动改革发展、高质量发展最为坚实的依托。我们将紧紧围绕“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这个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坚持和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 两只手” 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做到既“ 放得活” 又“ 管得住”。一方面,构建线上服务平台。全面打造供需对接、产品发布的“ 泉好办” 服务平台,汇集政策、科技、人才、金融、中介等服务资源,推动供需对接、要素流动、产品匹配,促进辖区企业优势互补、产业互联、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健全线下对接机制。常态开展“ 产业对接” 活动,强化数实融合、先进制造业、开放型经济、低空经济、内外贸一体化等重点领域企业协同协作、强强联手、抱团发展。建设政校企合作创新联盟,拓宽政银企合作渠道,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中,突出发展园区平台,“ 三个计划” 一起抓强产业。 泉山是徐州市唯一既有开发园区、 也有科创园区、 还有开放平台的主城区。 我们重点实施 “ 三个计划”,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第一,实施数字产业跃升计划。更好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挥北斗导航授时与位置服务创新研究院、360 徐州 AI 大模型应用运营公司等龙头带动作用,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立足淮海科技城、珠山数字经济产业园,壮大发展数字经济,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医疗创新应用实验室等,加快构建徐州科技创新策源地。第二,实施都市工业提升计划。坚持现代服务业与都市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