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新华日报/2024 年/11 月/21 日/第 A02 版七十五载强国路 强富美高新徐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
——访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罗德清
本报记者 成岗 王岩 岳旭
11 月 15 日,“ 七十五载强国路· 强富美高新徐州” 新华日报社徐州分社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徐州市鼓楼区,专访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罗德清。作为主城区中的老城区,鼓楼区是全省唯一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地区。近年来,鼓楼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高端商贸商务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标杆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 四区” 同建;围绕“ 加快打造城区北部产业高地” 总定位和徐州市“ 343” 创新产业集群特点,因地制宜谋定半导体设备和先进封测、电子信息与数字经济、智慧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创造了一系列具有鼓楼辨识度的改革经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
记者: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徐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锚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 343” 创新产业集群工作推进机制。鼓楼区将如何优化调整产业体系,推动城区经济发展壮大?
罗德清:作为曾经的老工业集聚区,鼓楼区既在历史上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积淀了厚重的工业基因。近年来,我们坚持用改革的思维推进动能重聚、结构重塑、要素重组,大力实施都市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双轮驱动” 战略,着力发展半导体设备和先进封测、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智慧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一批龙头项目先后落地,多个优质企业投产运营,2023 年规上工业高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36.6%、较 2019 年年均增长 20.5%,今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 GDP 增速 4.3 个百分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 0.5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鼓楼“ 加快打造城区北部产业高地” 总体定位,我们将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法宝,更大力度聚产业、调结构、壮链条,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健全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三大主导产业集聚机制,聚焦市“ 343” 创新产业集群优势创新产业集群中的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新兴创新产业集群中的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 ICT、医药健康等产业方向,优化项目招引建设机制,健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新模式,构建分档培育、跟踪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机制,靶向招引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人才集聚度高、土地利用率高的“ 四高” 型先进制造业项目,推动制造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逐年提高。二是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攀升机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出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体系,完善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机制,健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提级发展体系,构建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加快集聚一批区域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检验中心。三是构建数实深度融合机制,推动产业赋能用智。完善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健全支持辖区制造业企业“ 智改数转网联” 和中小企业“ 上云上平台” 机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完善支持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发展壮大机制,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平台体系,形成更具创新力、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记者: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徐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积极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鼓楼区将如何健全消费流通体系,推动商务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