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日报/2022 年/4 月/29 日/第 004 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X代会 武威篇
生态美 产业优 文化兴 百姓富
——武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甘肃· 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五年弹指一挥间。
省第十三次X代会以来,武威在寻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乘风破浪,发生的巨变数不胜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生态环境保护大见成效,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如今,一幅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和谐画卷正在武威大地上徐徐展开。
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五年来,武威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与 2017 年相比,生产总值由 419.9 亿元增长到 600.2 亿元,跃居全省第 5 位。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9.8%,居全省第 2 位。农业增加值稳居全省第 1 位、占全省比重超过 13%,其中羊、猪、鸡存栏和肉类、设施蔬菜、食用菌、藜麦产量均居全省第 1 位。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203 家、列全省第 3 位,以武威伊利乳业为“ 链主” 的“ 1+N” 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规划建设“ 风光火核氢储” 2 个千万千瓦级基地。全省最大的文旅 PPP 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等一批文旅项目即将建成,铜奔马 5A 级景区创建顺利推进。
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武威市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把绿色低碳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强大合力。持续开展大规模防沙治沙和绿地倍增行动,完成治沙 164.4 万亩、人工造林 230 万亩,均为前五年的 2 倍,森林覆盖率达到 19%,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 42.9%。武威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甘肃首个全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国家节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用水总量由五年前的 15.8 亿立方米减少到 14.2 亿立方米,石羊河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示范河湖并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提名案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五年来,武威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现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武威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 强筋壮骨”。
武威市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1151 项,完成投资 712 亿元。兰张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控制性工程新乌鞘岭隧道完成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