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常德日报/2022 年/6 月/17 日/第 003 版理论
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时代芳华
中共澧县县委书记 王兆铭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航指路。今年 5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ZZ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澧县作为全国文物大县,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十六字方针,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支持考古发掘,探索文明起源。澧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共登记文物点 630 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个,县域拥有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特别是境内的澧阳平原,是我国南方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澧阳平原聚落形态的研究,复原该地区史前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基本模式,并探讨这种模式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目前已经考古发掘的成果表明,澧阳平原上的彭头山、八十垱等遗址出土的早期栽培稻,距今约 9000 年至 7500 年,其中八十垱遗址是中国最早环壕聚落之一;城头山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古城遗址和水稻田,距今约 6500 年;鸡叫城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超大型木构建筑基础和水稻田,距今约 4700 年;梁敬帝绍泰元年始置澧州,距今 2500 多年;明洪武五年澧州府治垒土为澧州古城,距今 650 年。可见,从史前文明至今,澧阳平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文明从未断流。但由于发掘有限,文明脉络尚不清晰完善。澧县将高度重视考古发掘工作, 全力支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深入研究澧阳平原文明文化的起源、演化及其特质,特别是弄清楚“ 彭头山—八十垱—城头山—鸡叫城” 稻作文明脉络和“ 八十垱—城头山—鸡叫城—澧州古城” 城池文明脉络, 全面展示史前湖南对中华文明起源作出的突出贡献,充分揭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赓续不绝的奥秘所在,同时,也让澧阳平原这颗璀璨明珠更加闪亮夺目。
二、加强保护修复,活化历史场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澧县将严格落实文物保护“ 五纳入” 和“ 四有” 工作要求,不断加强文物保护修复,坚定不移留住历史、留住记忆、留住文化。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在《澧县“ 十四五” 文物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 16 处国家级、5 处省级、26 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一编制保护规划,根据不同保护层级,科学划定保护范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