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濮阳日报/2022 年/10 月/21 日/第 006 版辉煌十年看濮阳· 乡镇篇
勇立潮头敢为先 奋楫扬帆行致远
——范县濮城镇X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王鹏 王敏
金秋十月,行走在范县濮城镇 44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美丽乡村,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处处彰显着千年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现着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濮城史称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83 年,濮城随范县由安阳地区划归濮阳市,同年设镇,即今天的范县濮城镇。X的十八大以来,镇X委、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X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提升综合素质、提升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效能上狠下功夫,抓住全局中的重点、重点中的关键、关键中的具体,做到工作有标杆、落地有标准、突破有标志,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唱响了新时代的濮城版“ 凤凰传奇”。濮城镇先后获得“ 全国文明村镇”“ 全国卫生镇”“ 全国重点镇”“ 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镇”“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 百强乡镇’ ”“ 河南省园林城镇”“ 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 河南省健康乡镇” 等多项荣誉称号。
实干濮城 工业崛起
濮城镇遵循“ 凤凰涅槃、腾笼换鸟” 的思路,始终坚持以精细石油化工为主干,聚力深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药玻制造、生物医药、防水材料等六大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产品向终端化方向迈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打造产业高地、百姓福地。
濮城镇牢固树立“ 项目为王” 理念,用项目推动,以项目支撑,聚焦延链补链,提升工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产业“ 聚” 起来。以“ 工业项目攻坚年” 为抓手,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聚碳新材料、石油化工、润滑油脂、药用包材制造等产业集群,确保全年工业总产值再创新高。二是推动项目“ 跑” 起来。一方面,盯紧海润科技巯基丙酸及特种工程塑料与高分子材料、河南绿邦精细化工 1.67 万吨有机气体分离、河南东方自然科技股份可降解水性聚氨酯等新开工项目,制订台账,保证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另一方面,盯紧新天化工石油树脂、翰逸神飞催化剂、河南豫铭化工有限公司年产 16 万吨净水剂等在建项目,争取使其早日达产。三是推动服务“ 优” 起来。聚焦生产要素保障、服务效能提升,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确保濮城镇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第一方阵。 大力支持企业挂牌上市,提供一对一指导、点对点服务。完善信贷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奋进濮城 乡村兴旺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濮城镇X委立足实际,围绕乡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发展
愿景,不断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农业体系转型升级。濮城镇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发展五罗徐村、南街村、刘坑东村等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 1000 亩,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投资 150 万元,在五罗徐村建设食用菌温室大棚 12 座,采取菌菜结合的种植模式,大大提高大棚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并与食用菌龙头企业合作,引进优质品种、专业技术,签订产品回收协议,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投资 5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 50 余亩的濮城菊花种植、加工项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建
第 1 页 共 3 页
设高标准农田 1.5 万亩,种植瓜果蔬菜 800 亩、中药材 500 亩、有机水稻 2000 亩、山药 260 亩,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濮城镇完成北街村、蚕王庄村上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申报。扎实开展农村卫生改厕工程,实行镇集中改造、农户自改财政补贴等模式,完成卫生厕所改造 320 户。做好养殖户动物防疫工作,累计防疫禽类 100 余万只、猪牛羊类 5 万余头(只) 。完成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及 4400 个样本检测工作任务。完成种粮补贴和耕地地力补贴信息统计上报任务,发放补贴资金 300 余万元。完成 2021 年春夏播种任务,种植玉米 1.7 万亩、水稻 3500 亩、大豆2200 亩,完成全镇 2.2 万亩小麦“ 一喷三防” 工作任务。
扎实开展环境整治。濮城镇坚持“ 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增绿、协力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