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酒泉日报/2022 年/10 月/21 日/第 003 版综合
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勇争先走前列
——X的十八大以来玉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酒泉融媒记者 王国全 通讯员 蔺晓燕 韩璇
X的十八大以来,玉门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形势,主动融入新常态,团结带领全市各级X组织和X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玉门答卷。
稳中求进 科学发展
综合实力迈上更高台阶
玉门市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不移打好高质量发展“ 组合拳”。常态化集中赴外招商,成功举办县域经济论坛、中国农药产业发展论坛等大型节会活动。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打造现代化工和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建设千万千瓦级绿电洼地,推进以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至目前,全市各类新能源电力装机达 458.9 万千瓦,累计发电超 400 亿千瓦时,累计税收约 4.49 亿元,年产值达 29.5 亿元,形成了风电、光电、火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多能并举、互补开发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扎实推动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三化融合,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重点支撑、煤化工以点带面、精细化工集群发展的化工产业格局。“ 一区三园” 承载力全面提升,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老市区化工工业园成功认定为省级化工产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创建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续四年荣膺全省优秀开发区。近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 846 个,引进市外资金 410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35 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连续两年入选西部百强县市,荣获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 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等殊荣。
做大总量 提高质量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年来,玉门市农业下游畅通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更加明确,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万亩大基地、亿元大集群、全链大龙头、区域大品牌,推进产业规模化、农田标准化、园区现代化、生产绿色化,建设粮食安全示范区、蜜瓜产业高新区、枸杞产业集聚区、蔬菜产业拓展区、养殖产业增长区、现代种业创新区,建成 24 万亩枸杞、4000亩人参果、8 万亩蜜瓜、10 万亩蔬菜和 22 万亩饲草基地,肉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 145 万只和 20万头,“ 跨乡成带”“ 集群成链” 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构建。深入实施枸杞产业下游畅通工程,自主培育枸杞新品种,成功举办首届甘肃· 酒泉枸杞博览会,签约订单金额 36 亿元,荣获“ 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称号。43 个农产品获得“ 三品一标” 认证,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ZZ责任,认真落实中央种粮补贴政策,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 16 万亩以上。加强农村改革,实施“ 百企帮百村” 行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互融合的现代农业加工、流通体系。
统筹协调 提升品质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玉门市实施道路、供热、供气、供水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老旧小区、散居楼院和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志远学校、 水上世界等重点项目稳步实施,新市区建成区面积达 12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 63.6%,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近五年累计铺筑通村通组油路 1329
第 1 页 共 3 页

公里,新改建农房 3036 户,建成卫生户厕 12664 座,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打造了桃源小镇、铁人故里、天境昌马等田园综合体,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建立主要领导总体抓、市级领导包片抓、责任部门具体抓、社会各界同心抓的责任体系,推行点位长包抓共建管理机制,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和重点区域治乱等 10 项攻坚行动。
改革引领 创新驱动
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玉门市在全省率先推行“ 一处跑、跑一次”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66 项高频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