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十堰日报/2022 年/10 月/16 日/第 009 版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竹山县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新时代竹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共竹山县委书记 陈建平
非凡十年,非凡成就。X的十八大以来,竹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社会大局平安稳定,X的建设全面加强,同全国一道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十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级台阶,2012 年突破 50 亿元、达到 58 亿元,2018 年突破百亿大关、达到 109 亿元,2021 年达到 135.6 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2.1 倍,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上升至全省三类县市第 15 位,竹山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成为新时代十年变革的真实写照。
突出转型升级,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始终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做强清洁能源、卫浴轻工、农产品加工、绿松石、森林康养 5 个百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 56513” 产业体系成势见效,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2 年的 24.7:42:33.3调整为 2021 年的 25.9:33.6:40.4,规上工业企业净增 44 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8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2 倍。十年来,卫浴产业从无到有,2020 年 5 月宝丰汽配卫浴产业园开工建设,短短两年多时间落地投产企业 82 家,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竹山成为全省首批承接卫浴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第四大卫浴产业基地呼之欲出。清洁能源扬优成势,依托水电、光伏资源,积极谋划推进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潘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即将核准开工,天池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计年底前可核准,以新能源电池、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制造业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成为品质最优的产业,以茶叶、生猪、食用菌为主的农业产业延链强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绿松石成为特色最亮的产业,形成“ 一城一园一镇多基地”
格局,推动出台《十堰市绿松石资源保护条例》 ,建成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实现从矿山保护到数字经济一体发展,竹山绿松石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森林康养成为潜力最大的产业,创成国家 3A 级以上景区 9 家,圣水湖、九华山、梅花谷 3 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女娲补天地· 人间桃花源” 旅游品牌持续擦亮。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卓尔、东方希望、均和、木林森等 4 家中国民营 500 强企业入驻竹山,南山五福堂等一批回归创业企业为竹山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加速蝶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 两不愁三保障” 短板全面补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239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落实“ 四个不摘” 要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创新开展“ 十星促五兴” 行动,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数字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抢抓竹房城镇带建设机遇,建成一批重点镇、中心镇、特色镇和美丽乡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城镇景观带和别具风格的庸派民居示范区,为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探索了新路子。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 做优县城、做强三区、振兴全域” 区域布局,城区加速扩容提质,南门多业态产业园、卓尔· 竹山客厅、上庸茶城等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城区道路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让城市旧貌换新颜,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突出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累计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 1300 余个,女娲山通用机场建设加速推进,高速公路、一级路从无到有,国道、省道刷新里程,通村水泥路覆盖全部行政村,竹山彻底告别没有一级路、不通
第 1 页 共 3 页
高速路、没有公交车的历史,获评全国首批“ 四好农村路” 示范县和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外联内畅” 交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生态立县,美丽竹山展现新颜。竹山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护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