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建日报/2024 年/1 月/6 日/第 003 版要闻
爱拼会赢,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访泉州市市长蔡战胜
本报记者 李向娟
民营经济是泉州经济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当前,泉州如何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聚焦创新和发展“ 晋江经验”,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为新福建建设贡献力量?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泉州市市长蔡战胜。
记者: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大市,今年以来,泉州市如何传承弘扬“ 晋江经验”,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蔡战胜:民营经济是泉州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宝贵财富,呈现出“ 七八九九九” 的特征,即贡献约七成的税收、八成的 GDP 以及九成的研发投入、城镇就业和企业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心系民营经济发展,六年七次深入泉州晋江调研,2002 年亲自总结提出以“ 六个始终坚持” 和“ 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为主要内容的“ 晋江经验”。2023 年 7 月,“ 晋江经验”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今年 1 月 2 日,全国“ 创新发展‘ 晋江经验’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在泉州召开。
泉州是“ 晋江经验” 的发源地。传承弘扬、创新发展“ 晋江经验” ZZ责任和ZZ意义重大。泉州始终牢记重要嘱托,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绿色发展等若干政策,即“ 1+N” 政策体系。其中,“ 1” 是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贯彻落实福建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 N” 是围绕实施“ 抓项目、促发展” 系列专项行动,出台 N 项扶持政策措施, 拿出 “ 真金白银” 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比如, 鼓励企业改制上市, 可享受全流程 1450万元奖补;支持企业技改投资,对技改设备补助比例和补助金额提高至 10%和 300 万元,其中入驻标准化园区的企业技改设备补助提高至 20%和 500 万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设立总规模 100亿元的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 白名单” 企业新增研发投入项目和技术改造,给予低成本、高效率融资支持等。
记者:制造业是泉州的立市之本。泉州怎样通过数字赋能、科技赋能、绿色赋能、链条赋能,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
蔡战胜: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 的殷切嘱托,深入实施“ 抓项目、促发展” 系列专项行动,打好“ 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 组合拳,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方面,实施“ 抓创新促应用” 专项行动,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研发平台、研发投入、高层次人才实现“ 四个倍增”,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两年内(2021年、2022 年)实现翻番;2022 年研发投入 200 亿元,增速全省第二,年均研发投入增长超 20%。同时,启动“ 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 专项行动,用 3 年时间扶持培育各类工业设计主体和平台,以工业设计支撑“ 泉州智造”。建载体方面,实施“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专项行动,每年建成标准化厂房 1000 万平方米以上、拉动入园区各类企业项目投资 1000 亿元以上、新增产值 1000亿元以上。铸链条方面,实施“ 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 专项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市四套班子领导担任 15 条产业链图谱组长、副组长,全力抢占新赛道、增强新优势,着力构建 3 条万亿级产业链群和培育若干个百亿级、千亿级新兴产业。同步启动“ 培优扶强龙头企业” “ 专精特新企业倍增” 专项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存量方面,实施“ 绿
第 1 页 共 2 页

色数字技改” 等专项行动,着力推动超 5000 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至 2025 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基本实现。拓增量方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