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阳日报/2024 年/2 月/1 日/第 009 版花溪
奋楫扬帆立潮头 满眼生机日争新
——花溪区 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岁月流转又一年。
翻开花溪区 2023 年发展成绩单:高质量发展绩效半年评估、前三季度监测排名全省同类地区前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10.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7%、8%……一串串亮眼数字、一项项创新举措,彰显着花溪区高质量发展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
花溪区紧紧锚定“一城一副四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大战略” ,把稳进提质、攻坚克难作为全年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彻始终的清晰主线,向稳前行、向优奋进、向实发力,多项指标晋位升级,多类主体加速成长,多次大考圆满交卷,多个领域获得殊荣,多件实事惠民利民,高质量发展在真抓实干中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探索转型升级
夯实产业基石
走进花溪达沃斯光电产业基地生产车间,机械手臂抓取原料上线,历经多道工序后,不同尺
寸的玻璃盖板产品源源不断下线,生产场面热气腾腾。
“公司项目落地花溪以来,生产经营情况一路向好。 ”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陈卡斌说,公司除了生产传统的玻璃盖板,还研发推出 UTG、3D 盖板、3A 表面处理和智能触摸显示一体化产品等系列新产品。相比公司其他工厂,花溪基地在产品种类、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花溪达沃斯光电产业基地是达沃斯在贵阳投资建设的第三家工厂,更是实现花溪区电子信息制造业“零”的突破。项目落地后,达沃斯积极发挥自身在产业领域的优势,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落户于此,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发展的雁阵集群效应。
一直以来,花溪区坚定不移抓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构筑产业发展的厚实基础。如今,工业支撑更加有力,主特产业快速成长,芯际探索、灵畅互动、表面处理产业基地一期等建成投产,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54.7%。同时,引进特色食品生产及展示中心,花溪“牛肉粉”全产业链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超过 6 亿元。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生态特色食品为特色的“一主一特”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成效初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花溪区产业园区加快建强,优化调整工业集聚区红线范围,新增产业用地 3450 亩,收储工业用地超 450 亩,标准厂房开工、建成分别超 70 万平方米、50 万平方米。“园区事园区办”48 项基础事项全面落地。
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加持下,花溪区企业培育、招商引资、
数字经济等工作同样成效显著。
去年,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3 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5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家;
引进项目 88 个、优强企业 25 家,产业到位资金 40.06 亿元,工业占比 42.02%;引进优强数字经
济项目 11 个、软件企业 6 户;数字农业项目建成投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
30.7%。
第 1 页 共 3 页

主特产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支撑力、聚合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花溪区谋势
长远、蓄势待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起势在即、成势可望!
推动乡村振兴
勾勒和美图景
每逢冬季草莓上市,花溪草莓都深受市场追捧,占据贵阳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是公司种植草莓的第二个年头,随着经验和技术的累积,2024 年预计草莓产值可超过百万元,草莓育苗更有数倍于此的收益。 ”贵州高源草莓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筱婕说,公司除种植草莓外还有育苗业务,未来,育苗业务将是公司发展的“重头戏” 。在她看来,是“花小莓”品牌让“小草莓”种出“大产业” 。
花溪区已有近 40 年的草莓种植历史,草莓已成为花溪区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特色农旅结合产品。花溪区农业农村局果树站站长何娟介绍,目前,花溪区草莓种植面积达 5000 余亩,年产草莓约 7000 吨,产值约 3.2 亿元,打造的“花小莓”品牌价值 4.92 亿元,在 2023 年贵阳贵安首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第三。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为保持农业发展势头向好,花溪区聚焦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五个关键”,完成粮食播种 6.26 万亩、蔬菜种植 23 万亩次,建成高标准农田 5000亩,建成草莓种繁资源圃 2 个,15 个农作物新品种获省级认定, “花小莓”跻身年度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 20 强、成为年度全国受市场欢迎草莓企业品牌、入选“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电商助农典型案例,花溪辣椒、黔陶香葱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花溪黄桃获贵州桃品鉴一等奖。同时,农产品深加工建成冷藏保鲜设施 3 处,建设辣椒加工和烘干生产线 2 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64%。
在此过程中,经营主体全面壮大。去年,全区新增种养大户 68 户、家庭农场 11 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8 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