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衡水日报/2024 年/2 月/13 日/第 001 版
稳中求进谱新篇
——2023 年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月亭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特别是历史罕见的暴雨洪灾,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争先进位、勇闯新路,各项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这一年,全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集中精力大抓产业、主攻项目、育强企业、突破园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省级开发区发展绩效整体实现进位提档,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省水平。
科学谋划
抢抓协同发展最大机遇
2014 年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 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
强大ZZ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
感恩奋进、团结奋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我市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最重大、最现实的机遇,准确把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以“ 一盘棋” 思路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 牛鼻子”,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国家大事中加快衡水发展。
“ 瓣瓣不同、瓣瓣同心” 的丰硕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劲脉动,一笔笔刻录湖城大地:——坚持“ 雄安建设、衡水配套” 定位,加快建设雄安衡水协作区,壮大绿色建材、装配式
建筑、绿色食品、智能家居、农副产品加工 5 个产业园,推进雄安衡水协作区项目 124 个,总投资 581.32 亿元。深州片区 110KV 变电站建成并网,安平片区东里屯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饶阳片区幸福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部建成。雄商高铁净地基本交付,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红线用地基本交付。
——加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多家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在产品质量、标准、检测等方面深化合作。依托在京津的商会、行业协会赴京津开展小团组精准招商 1813 批次,各县市区X政主要领导带队赴京津考察对接 377 批次。举办衡水市与天津大学合作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建设推进会议,扩大和深化产学研创新等方面战略合作。
——围绕推进全域全季全业旅游示范创建,完善“ 旅行社外来+地接+配套服务” 体系,谋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推出一系列有市场、有流量、有影响的活动。全力创建衡水湖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体育康养、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等产业,打造京津康养目的地。
近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出台了《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 。其中,对北京、天津、河北,特别是雄安新区都提出了协同创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今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入以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和国际科创中心、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为主要目的的新协同发展阶
第 1 页 共 3 页
段。
新机遇为衡水高质量发展敞开了大门。当前,协同发展正在全方位向纵深推进,衡水将继续
深耕,在京津冀发展长卷上谱写新篇。
乘势而上
新质生产力竞相发展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新质生产力” 这一重要概念。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衡水经济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
不断发展壮大。
工业在稳住全市经济“ 基本盘” 中发挥着“ 压舱石” 的作用。全市工业战线深化实施工业经济稳增提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模企业精准培育、智改数转提速进阶、产业链“ 建强补延”五大工程,统筹推进工业转型实现提质增效。丝网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橡塑管业入选国家百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提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 16.5%,居全省首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8 家、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领跑者” 企业 24家。国家级质量标杆、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实现“ 零” 的突破。
与此同时,全市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持续推动衡水学子回归,高校毕业生实现返衡就业创业近两万人。深化“ 揭榜挂帅” 和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连续 4 年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净增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