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吕梁日报/2024 年/4 月/9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4 年 3 月 27 日在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吕梁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广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具挑战、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多重挑战交织、多难问题叠加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美丽幸福吕梁宏伟蓝图,承压奋进、勇毅前行,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总量继续站稳全省第一方阵。固定资产投资等 19 项分指标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16 项分指标排名实现进位。全市经济经受住了又一次“ 压力测试”,展现出较强韧性与活力。
二是产业转型多点突破。 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全省 11.3 个百分点, 智能化矿井建设全省领先。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焦炉时代。“ 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 填补了国内空白,700 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解决了外国“ 卡脖子” 问题。氢能发展指数保持全省第一,纯商业化氢能重卡应用场景全国唯一。360、盘石等数据头部企业落地吕梁,5G 基站总量全省第二。
三是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吕梁政企通” 服务平台、“ 税银电” 联动服务机制、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全国推广。智慧医保打通基层服务末梢、医保基金智能监管做法被新华社报道。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成为全省试点。 全省首家发布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体系, 商标有效注册量全省第二。首届革命老区文化传承振兴会、大河论坛· 黄河峰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四是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离隰高速、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市区长输集中供热管网、市文化馆等一批城建项目建成投用。132 个老旧小区完成“ 整容” 改造,102 个“ 口袋公园” 扮靓城市空间。100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渐有成效,3 个乡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 个乡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交城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
五是民生福祉日益增进。中、高考成绩跃居全省前列,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再创新高。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迎来首届新生。全省设施最全、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医疗园区投入运行,4 个县级医院入驻新院区。市区及 7 个县(市)公交全民免费乘坐。市区 PM2.5 浓度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和汾渭平原最低。15 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改善幅度全国第三。
六是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ZZ忠诚进一步筑牢、能力本领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深入推进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强化工作闭环管理和督查问效,政府系统服务效果、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经受了严峻考验,付出了艰辛努力,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风雨同舟、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
第 1 页 共 6 页
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吕部队、公安干警和驻吕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吕梁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认识到,吕梁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经营主体仍面临不少困难;新兴产业支撑不足,煤炭主导的资源型经济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事业还有不少短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我们将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 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深入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市委“ 六位一体” 和“ 20 件大事要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全方位转型,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 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 4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 3%左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要求。
围绕上述目标,按照市委“ 六位一体” 要求,我们将全力打造“ 六区”:
——坚持全方位转型,打造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 985” 重点产业链为抓手,统筹推进“ 一黑二白”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两大三新”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实现新成效。
——坚持智能化革命,打造传统能源安全高效利用先行区。坚决扛牢能源保供ZZ责任,全面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统筹推进煤炭清洁低碳利用,促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系统性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验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作为。
——坚持接续式振兴,打造和美乡村样板区。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为引领,以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实现新提高。
——坚持均衡性保障,打造美好生活共享区。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以赴,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实现新进展。
——坚持成体系整改,打造发展与安全高效统筹实践区。深刻汲取惨痛教训,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不断健全完善各领域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治安维稳等工作,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
信心在于,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 两大任务”。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康庄大道坚定前行,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量质并举、
第 2 页 共 6 页
行稳致远。
底气在于,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利好因素叠加赋能,吕梁全方位转型的潜力更为巨大、前景更为光明。
能力在于,经过三年大战大考,全市人民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的劲头更足,人心思干、人心
思进的氛围更浓,我们完全有把握战胜发展中的任何困难,奋力开创吕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按照市委打造“ 985” 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 20件大事要事,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全力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聚力兴产业、延链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夯实传统产业支撑。传统产业是吕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压舱石,必须加快新技术攻关、新项目建设,努力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煤炭产业,全面启动智能化矿井建设、力争年内建成 20 座以上;加快 6 座续建煤矿建设,确保煤炭产量保持在 1.6 亿吨左右。焦化产业,重点发展焦炉煤气制氢、甲醇、乙醇、LNG 等产品,鼓励向下游烯烃、芳烃、树脂等高端产品延伸,加快推进金岩 20 万吨合成氨、金达 10 万吨 LNG 等项目建设。钢铁产业,推动建龙二期技改项目开工建设、中钢 20 万吨高速镀铜焊丝项目全面投产。铝镁产业,深化煤铝共采试点,争取中铝二期 50 万吨电解铝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兴县东南精工、山西亿江铝基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柳林绿电铝循环产业园、交口 6 万吨高性能镁合金等项目年内开工。白酒产业,积极推进汾酒 2030 技改等 21 个续建、汾青 2 万吨白酒等 5 个新建项目,力争新增产能 3 万吨,做大做强杏花村汾酒专业镇,打造世界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
塑造产业竞争优势。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必须抢滩布局、培育壮大。推动氢能产业示范先行,统筹上马一批工业副产和风光制氢项目,在市域高速服务区和国省道沿线布局一批加氢站,招引一批氢燃料发动机、“ 柴改氢” 等龙头企业落地,重点推进泽丰达天然气液化提氦制氢二期、鹏飞智创汽车制造产业园、美锦氢燃料商用车整车组装生产项目建设,力争获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推动非常规天然气稳产增产,重点推进临兴、三交、石楼北等区块增储上产,力争产量达到 30 亿立方米以上。加快国家、省、市三级管网互联互通,提升市域应用覆盖率。推动装备制造业稳步壮大,大力发展智能煤机、轨道交通等现代装备制造,重点推动保康 200 万只商用车轮毂、利虎1000 万平米节能玻璃等项目尽快投产。推动碳基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加快领泽 10 万吨锂电池添加剂、新名源 1.5 万吨特种微纤维等项目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扩大规模,加快山西超算中心升级改造、华为大数据中心扩建,搭建大数据交易平台,完善大数据流通交易体系,积极打造全省算力枢纽节点,争取融入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前瞻布局生物基材料、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材料、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推动第三产业升级。 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也是我市产业发展的现实 “ 短板”,必须持续培育、丰富业态。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业,高标准实施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项目,高起点建设以碛口古镇为核心的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高品质打造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加快布局一批休闲康养小镇,重点培育 100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让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火起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临县车赶、汾西荣欣等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引导本地企业下沉布局一批县域前置仓、物流仓储等设施,年内开工 8 个粮食物流仓储项目,全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提质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