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学习时报/2024 年/4 月/10 日/第 001 版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四川省省长 黄强
四川处于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担负重要战略使命。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 发展战略,在努力守牢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和地方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同时,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贯彻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是我们X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2023 年 7 月来川考察时要求四川“ 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2023 年四川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速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步,但与全国比还有差距。今年我们不仅确定经济增长 6%左右的目标,而且明确提出“ 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关键是推动全省上下把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坚决有力地转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
站在讲ZZ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X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X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把“ 推动高质量发展” 写入X章。2023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从“ 首要任务” 到“ 硬道理”,要求更加刚性,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和根本遵循。
从匡正政绩观入手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并特别强调“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 的道路”。认识高质量发展有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对“ 什么不是高质量发展” 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决防止政绩冲动、投资冲动,严禁盲目举债搞建设,严禁统计造假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出发,善于创造和转化优势,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抓工作促发展,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以考核指挥棒导向保障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X中央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有理念、有部署、有要求、有监督,而且建立了一套考评体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每年对各省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并作为地方X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正在对照国家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全省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力求通过建立激励、约束、考核、监督机制,引导各地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比一比、赛一赛高质量发展的真成绩。
坚决扛起“ 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重任,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要深刻领会X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对接落实财政、金融、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内需主动力基础上。
推动消费持续扩大。2023 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由全国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消费对经济作了大贡献。今年继续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
第 1 页 共 4 页
方面综合施策。抓住“ 中国人游中国” 等机会,持续深挖世界顶级文旅资源潜力,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更好满足游客各种消费需求,大幅提高旅游综合收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 潮品” 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出台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措施。
以高质量项目扩大有效投资。2023 年四川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全国第一,在建水利工程总投资为历史之最。继续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统筹“ 铁公水空” 全面发力,加快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开工建设引大济岷“ 世纪工程”,把大渡河的水引入岷江,建成后可新增灌面 179 万亩、改善 591 万亩,惠及 3600 万人。全力推进总投资 630 亿元的京东方柔性显示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达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速建设多能互补电源项目, 大力实施互联互济重要电网工程。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推动好项目、大项目更快落地。
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推进重点外贸企业“ 百企领航、千企升级”,加快发展一般贸易,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持续做大外贸“ 新三样” 规模。深入开展扩大进口专项行动,扩大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直接进口,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加快发展海外仓、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出口,高质量建设国家级服务基地。大力招引世界 500 强、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和小巨人企业,引导存量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引进更多优质外资项目。
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努力办好塑造格局、奠基长远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 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并提出“ 四个发力” 重要要求,赋予四川建设“ 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 的时代使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大纵深,在新时代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尤其需要站位全局、服务大局,乘势而上、勇担重任。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更好引领区域布局优化和发展能级提升。坚持川渝“ 一盘棋”,聚焦“ 一体化” 和“ 高质量”,围绕强化“ 四个功能” 推进协同发展,做好“ 相互赋能、相向发展” 大文章。2023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19 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比重 6.5%。一方面,继续与重庆一道,加快实施川渝共建项目与合作事项,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加快提升成都都市圈发展能级,编制推动超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方案, 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加快推进省内区域协同发展,实施“ 五区共兴” 系列支持政策,全面推进 39 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作为科教大省、军工强省,始终把科技创新真正作为第一动力紧抓不放,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我们继续集聚和用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新型举国体制“ 试验田”,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把不同体制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天的产业有了科技创新就有了明天,有了好的教育,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就有了未来。坚持科技、产业、教育、人才一起抓、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推动更多科研“ 成果” 加快转化为发展“ 结果”,成为产业的“ 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