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石嘴山日报/2024 年/4 月/22 日/第 004 版华彩 20 年 奋进新征程
老工业基地奋起正青春
——惠农建区二十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行衍
贺兰山秀崇山分两界,黄河水美一河跨九省,石嘴山市惠农区依贺兰山而居,傍黄河水生长。明 《嘉靖宁夏新志》 载:“ 出卫城北行三百余里, 黄河岸边有一巨石, 突出如嘴”。 清雍正四年 (1726)修竣惠农、昌润二渠,始有惠农之名传世。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嘴山成为国家“ 一五” 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开宁夏工业之滥觞,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第一吨钢均产自于兹。经过五湖四海建设者们数十年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奋斗,一个集新材料、新能源、特种合金、现代化工于一体的工业之城巍然屹立于塞上江南最北端。
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惠农县及石嘴山区合并成立惠农区。至今,惠农建区 20 年,
20 年,一个跨越历史的时间维度。20 年,一段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20 年,一张满载硕果的惠民答卷。惠农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生态修复、民生改善三大行动,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那些曾经停留在规划图上的设想,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渐次从“ 纸上” 落到“ 地上”,一个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惠农,正大步走进世人的目光。
惠农,正青春!
这 20 年,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积蓄了跃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回望来路,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浩荡和豪迈。
惠农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这座“ 塞上煤城” 曾为宁夏和全国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随着资源枯竭、煤矿关停和企业外迁,因煤而兴的惠农也因煤而困,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
合理、产业链短等发展瓶颈凸显。
站在历史性转折的十字路口,处在转型发展的阵痛期,崇尚奋斗、自强不息的惠农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责任,将工业强区作为必然的选择,产业转型定为发展之路,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前途夙愿,凤凰涅槃须得浴火重生!
X的十八大以来,惠农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切体会到早转大发展、晚转慢发展、不转没发展,搭乘创新驱动快车,驶入科技赋能赛道,开启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之旅。以自身优势引优势企业,围绕产业链纵向延伸成链、横向耦合织网,产业链越来越全、产业群初现端倪,一串串写满奋斗的数据,一个个努力“ 登顶” 企业的背后,是惠农区上下观念行动由内而外破壁破茧、化蝶新生的整体转型。
建龙龙祥、晶体新能源等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见效,驱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动
能加快转换,一条条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路径正在把老工业基地沧桑印记变成发展的无限好风光。
目前,惠农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 2016 年的 1 家增长至 2023 年的 32 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从无到有增长 14 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从 11 家增长至 90 家。
惠农区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占比 50%,氰胺、水合肼、有机颜料等一批“ 单打冠军” 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市场话语权,ADC 发泡剂、全密封钢丝绳等在全球、全国同行业实现领跑。
在工业“ 硬核” 实力明显增强的同时,惠农区农业和服务业“ 筋骨” 日益强壮、“ 血脉” 加速打通。
——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惠农区建成了露地瓜菜核心区和牛羊肉示范园区,形
成了瓜菜、枸杞、奶牛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全国最大的脱水菜生产销售基地、宁夏新兴的枸杞
第 1 页 共 3 页
之乡、 蒙牛集团全国首家优质奶源基地, 绿色食品加工园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惠农区建成的陆路口岸为天津市在宁夏建设的第一个内陆无水港,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 型)为宁夏唯一一家保税物流中心,先后开通惠农至天津“ 陆港号” 集装箱专列、中国石嘴山至越南胡志明东盟中亚班列、中国石嘴山至印度蒙德拉班列、石嘴山至天津港“ 一单制”“ 一箱到底” 铁海联运班列,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重要节点作用日益凸显。
捷报频传的同时,惠农区最终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建区 20 年以来,惠农区地区生产总值由 30 亿元增长至 222 亿元, 是建区之初的 7.4 倍, 固定资产投资由 32.8 亿元增长至 100.4 亿元,是建区之初的 3 倍。
这 20 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擘画了宜居宜业的崭新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
这 20 年,惠农区铁腕治污显成效,绿色发展意正浓。
——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到“ 养山富山,爱水节水”,惠农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壮士断腕的气魄选择对煤炭企业进行“ 关停转”,开启了一场“ 拔钉子”“ 啃骨头” 的绿色革命,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从 2004 年起,惠农区开始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对 43 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开展长期治理。一方面,将原有居民全部搬迁到统一规划的、远离沉陷区的居民小区。另一方面,采取回填矿坑、恢复植被、植树造林等措施治理沉陷区,将一个个采煤塌陷矿坑改造成公园和绿地。2023 年 10 月,惠农区作为典型地区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现场经验交流发言。
——惠农区以自治区山林权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形成“ 以林换能”“ 以林养林”“ 以林换碳”模式,实现国土增绿、林业增效、企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如今,惠农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