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吴忠日报/2025 年/1 月/21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12 日在吴忠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吴忠市代市长 门立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2024 年, 是吴忠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 4 年再次到宁夏考察指导工作,为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年,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X委、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沉着应变、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5%和 7%,多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位居全区前列,不仅赢得了发展主动,也为全区作出了贡献。
一年来,我们综合施策、合力攻坚,投资消费持续扩大。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大力开展“ 项目投资攻坚年” 行动,上争项目资金 164 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458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37 亿元。天然气开发及综合利用、煤炭开发及联营、盐同红新能源大基地、牛首山区域抽水蓄能电站、太阳山氢氨谷源网荷储一体化、新材料及制造业延链补链等“ 六大产业集群” 项目扎实推进。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扎实开展“ 消费促进年” 活动,争取国家“ 两新” 资金 1.1 亿元,发放以旧换新补贴及消费券 1.6 亿元,举办第四届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等促消费活动 460 余场次,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 19 亿元。着力延伸文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长城长征黄河+特色产业+民俗赛事研学” 等新业态加速涌现,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创成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并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盐池“ 游” 出来的民间文化艺术入选 2024 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实现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 16.4%和 17.5%,吴忠文旅的热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
一年来,我们优化结构、精耕细作,产业质效持续向好。坚持在打基础、育品牌、促转型、增后劲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 26.6 万亩,粮食生产实现“ 二十一连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获全区“ 优秀” 等次,我市获批中国良好农业规范整建制推进试点。“ 盐池滩羊” 入选“ 一带一路” 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 吴忠牛乳” 等 4 个产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蛋种鸡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全力推动工业提质扩量,精准打出一整套助企纾困“ 组合拳”,发放各类奖补资金 3.8 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 7.6 亿元,组织产销对接助力 126 家企业实现销售额 73.9 亿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提振了企业信心。铝基硅基优势特色产业绿电园区加快建设,新能源装机和储能规模全区第一。太阳山开发区产值率先突破 300 亿元,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跨过千亿大关。宁夏人工智能产业园投入运行,我市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力推动服务业提质扩容,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齐头并进,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 52 家,培育自治区服务业龙头企业 14 家、成长型企业 66 家,建成乡镇商贸服务中心 23 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447 个,快递进村覆盖率达
第 1 页 共 8 页
94%。金融机构贷款规模迈上千亿台阶。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动能、以开放拓空间,积极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改革试点,11 项改革经验入选国家部委典型案例。深入推进“ 六权” 改革,率先在全区实行工业用地“ 租让结合”“ 先租后让” 供给模式,用能权完成有偿使用交易第一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额分别增长 40%和 19.3%,利通区“ 四水四定” 经验被纳入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盐池县被列入“ 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 及“ 林草湿荒普查” 试点。“ 农业设施确权颁证支持抵押融资” 创新模式获得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市属国企重组改革顺利完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排名位居全区前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连续两年领跑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 21.4%,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6 家、自治区“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6 家,金积工业园区建成全区首个食品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
联盟。着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与福建莆田、泉州的对口协作继续深化,与银川、石嘴山的
区域合作日趋紧密,设立银川海关驻吴工作点,率先建成全区首家液体保税仓库,新增外贸企业
11 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6.6%。改革开放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日益凸显。
一年来,我们夯基补弱、提升品质,城乡面貌持续焕新。坚持把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作为城乡建设的着力点,统筹抓好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等 107 个基础设施项目,一些影响城市安全和品质的短板问题陆续得到解决。我市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市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60%。改造老旧小区 23 个,近 3000 户居民从中受益。新增公共停车位 2197 个、公用充电站 139 座,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新(改)建口袋公园 13 个、便民菜市场(摊点)8 处、乡镇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16 个,吴忠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试点城市。下大力气实施供热设施改造等暖心工程,城市集中供热质量明显改善。北方清洁取暖项目获得国家绩效考核 A 等次,14 万户农村居民乐享“ 低碳” 暖冬。加固改造农村危房和抗震宜居农房 744 套,新修(改造)农村公路 867 公里、户厕 3710 户,建成利通区郭家桥乡等重点小城镇 4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30 个。盐池县入选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同心县被确定为“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一年来,我们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 80%以上的财力优先用于民生事业,用心用力办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等 30 件民生实事和大水坑村农贸市场改造等 505 件“ 一村一年一事”。加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实现“ 两个高于” 目标。新增城镇就业 1.1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4.5 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 93.4%。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学校 10 所,新增学位 4620 个,普通高中升学率首次超过 70%,校外培训治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同心县王团镇倒墩子完全小学“ 教学联盟” 经验做法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进行交流,“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回信吴忠学子” 点亮青少年的“ 科技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全区第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体化运行实现全覆盖,市人民医院晋升“ 三甲医院”。我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获评全国医保“ 为民办实事” 典型案例优秀奖。安排各类救助补助资金 8亿元用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6%和 11%, 794 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享受到无障碍化改造便利。高额彩礼专项治理“ 12345” 工作法被农业农村部刊发交流。举办首届西北花儿歌会、“ 送戏下乡” 等文化惠民活动 669 场次。宁夏黄河金岸(吴忠)马拉松、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等顶级赛事异彩纷呈,吴忠姑娘王春艳带领中国盲人门球队在巴黎残奥会勇夺铜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一年来,我们强化保护、标本兼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巩固拓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百日攻坚七大行动成果,中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PM10、PM2.5 平均浓度分别下降 8.6%和 0.3%,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 3.9%。黄河吴忠段河道治理等工程顺利实施,牛家坊、新华桥等 5 个人工湿地建成投运,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黄河吴忠过境断面水质连续 9 年实现Ⅱ类进Ⅱ类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和工业固
第 2 页 共 8 页
废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 100%和 68%,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大力实施宁夏南部生态保护和修复吴忠市项目,完成营造林 31.2 万亩,修复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1.2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25 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水土保持率分别达到 13%、 55.5%和 76.8%。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淘汰落后产能 134 万吨,退出能耗 4.5 万吨标准煤,单位增加值能耗实现两位数下降,金积工业园区被评为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园区。美丽吴忠天蓝地绿水清的图景更加绚丽。
一年来,我们多点发力、共建共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民族事务治理和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花园互嵌式社区经验在全国推广,红寺堡区被国家民委确定为第二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高质量完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创新实施“ 塞上枫桥” 基层法治“ 强基护安” 工程,刑事案件立案数连续 3 年下降,电诈案件降幅全区最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燃气管道、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等专项整治,青铜峡工业园区新材料园、同心工业园区精细化工基地安全风险等级降为 D 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 双下降”。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政府债务风险退档降级,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全区五市最低。平安吴忠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