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黑龙江日报/2024 年/1 月/17 日/第 004 版
牢记嘱托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
奋力开创龙江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吴玉玺
时光不语,镌刻不凡。2023 年,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满怀感恩之心,激发奋进之志,推动龙江水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2024 年,省水利厅将紧紧围绕大抓水利工程建设主基调,锚定“ 三个定位”,紧紧盯住“ 防汛减灾一个目标” 抓履职,紧紧围绕“ 龙江水网一张蓝图” 抓建设,紧紧依靠“ 河湖长制一个平台” 抓管理,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推动龙江水利高质量发展提质增速。
2023 龙江水利工作一览
1 奋力夺取防汛抗旱重大胜利
2023 年,我省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凌汛、春旱、夏汛接连发生,我省坚决贯彻落实“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奋力夺取防汛抗旱重大胜利,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精心组织,科学应对。省水利厅先后召开 4 次防凌调度会议,指导漠河市等 5 个市县主动防凌爆破 12 处 32.7 公里,成功化解黑龙江上游 6 处流冰堆积险情,确保主要江河平稳开江。编制 23 座水库灌区抗旱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协调调度尼尔基水库、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补水 6.4 亿立方米,组织全省抗旱浇灌 1009.2 万亩。发布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预警
58 期,向社会公众、各级责任人发布预警短信 6478 万条,先后派出 53 个 138 人次专家组深入一线指导, 强化超标准洪水应对措施, 果断实施工程抢护, 成功应对 2 次台风影响、 19 次降雨过程、
73 条河流超警洪水、17 条河流超保洪水,及时消除龙凤山水库、磨盘山水库超设计水位重大险情, 科学调度 15 座大型、 24 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 15.33 亿立方米, 减淹城镇 17 座, 减淹耕地 48.07万亩,避免人员转移 16.33 万人,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得到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
2 水利重点规划和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3 年,省水利厅历时 3 年,科学谋划编制《黑龙江省水网建设规划》,由省政府印发实施,构建“ 两横四纵多枢” 龙江水网布局。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 十四五” 期间我省列入国家 150 项重大水利工程的 5 个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被水利部和省政府称赞为开创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龙江模式”“ 龙江速度”。抢抓国家增发超长期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政策机遇,我省水利领域 287 个项目纳入国家拟支持范围,投资规模超 530 亿元,已下达国债资金 188 亿元。
3 水资源管理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2023 年,我省印发《黑龙江省实施〈地下水保护利用管理办法〉细则》,开展 2315 眼地下水监测井水位监测,完成 14 项省级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完成 306 个规模以上非农业取水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和 1033 个农业灌溉机井“ 以电折水” 样本井监测计量设施建设。开展 16 条跨省、跨市(地)重点河流水量调度,全省河流重点断面生态流量得到保障。推动实施 2 例水权交易,桦川县完成省内跨行业水权交易“ 第一单”。实施努敏河等 3 条河流母亲河复苏行动,提前两年实现复苏目标。开展佳木斯市农高区等三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全省地下水开采量从2017 年的 163 亿立方米下降到 2023 年的 103 亿立方米。加强计划用水管理,12 个县(市、区)批复非常规水配置利用试点方案。开展“ 节水中国、你我同行” 主题活动 219 个,全国排名第九,
第 1 页 共 3 页

80 个县域达到国家节水型社会标准。10 年来,我省首次在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省份。
4 为我省实现粮食生产“ 二十连丰” 提供水利支撑
2023 年,省水利厅加速推进灌区改造,实施 19 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支撑粮食稳产增
收。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 1448 万亩,累计完成全省总改革
任务 90%以上。坚持“ 灌排统筹,旱涝兼治”,实施同江青龙莲花河等 8 处涝区治理,完善排水
体系,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印发《黑龙江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
案》 ,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联合农业、林草等部门印发《加快推进 2023 年高标准农田
建设、侵蚀沟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一体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路渠沟系统
治理。制发《侵蚀沟治理技术应用指南》 ,积极探索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龙江模式,全年落实投资
30.73 亿元,治理侵蚀沟 9000 条,侵蚀沟治理投入力度和治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5 水利工程投资实现年度建设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