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黑龙江日报/2024 年/1 月/18 日/第 001 版
“三长制”一体推进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 吴玉玺
随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祖国东极抚远上,被冰雪覆盖的江河、森林、田地感受着阳光,细数春日的到来,只待冰雪消融伸展埋藏一冬的身姿。自 2017 年起,有一群人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江水边、林子里、田地旁守护着它们。这些人被称作河湖长、林长和田长。
近年来,我省着力推动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走深走实,龙江的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林子、每一块土地实现了专人管护。如今,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生态图景正在龙江大地呈现。
守护好龙江的绿水青山
王淑坤,是松花江佳木斯向阳区万力社区段的河长。不论寒冬,还是夏日,她都会按时出现在江边,开展巡护工作。捡拾垃圾、维护环境、制止破坏,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让王淑坤深刻体会到河长的意义: “松花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守护好江水不被污染破坏,就是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
王正堂,是鸡西绿海林业有限公司穆棱林场的林长。“我们林场共有 8.7 万亩林地,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桦树、水曲柳……”介绍起林子里树木,他如数家珍。 “3 月份抓防火,4月份植树造林,6 月份清林抚育……”一年来,他带领林场职工们如照顾孩子一般,呵护林木茁壮成长。
吴艳秋,是哈尔滨市乐业镇苇子村的村级田长,虽然现在是冬闲期,她依然会每天顶着寒风去田间地头走一走,认真查看村里耕地的情况。 “开春就要种地了,现在把耕地保护好,就能保证新的一年大家伙种出丰收粮!”
王淑坤、王正堂、吴艳秋,是我省成千上万名河湖长、林长、田长的一个个缩影。他们是宝贵生态资源的守护者,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第一践行者。2023 年,我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制度优势,在各级河湖长、林长和田长的共同努力下,生态资源得到了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国控断面优良水体达到 82%,松花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优等级;林地面积达到 2162 万公顷,位居全国第四,森林蓄积量达到 21.58 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拥有 12 处国际重要湿地,数量位居全国之首;黑土耕地面积达到 1.56 亿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557.64 亿斤,实现“二十连丰” 。
协同联动创新建立保护制度
在佳木斯建三江管委会下辖的 12 个农场里,河湖长、林长和田长有了新的身份转变——“三长” 。佳木斯建三江管委会通过协同联动机制,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创新成立了“三长制” ,并且结合“三长”工作职能制定印发《建三江管委会“三长制”履职手册》。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大兴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军介绍,“作为‘三长’ ,我们定期开展巡林巡河巡田的‘一巡三查’工作,主要巡视检查毁林毁草毁湿、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