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平凉日报/2024 年/2 月/4 日/第 002 版综合
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崆峒区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梁璐
盛夏,绿水逶迤,青山相向;寒冬,候鸟迁徙,繁衍生息……
近年来,崆峒区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持续推进河湖系统治理,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
“有能有效”转变,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崆峒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如今,人们行走在泾河岸边,水波荡漾、栈道蜿蜒,用心感受绿水青山的惬意,用脚步丈量
崆峒河湖的美好。
守河有责, “生态客厅”迎客来
夕阳映照,柳湖、泾河会迎来一天最热闹的时光。
顺着游人的手指,透过摄影爱好者的相机,翩飞的白鹭为本就诗意的湖光山色增添了更多灵
性。
河有人看,湖有人管。崆峒区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流域的泾河水系,主要由泾河干流及其支流颉河、后峡河、大岔河等 8 条主要河流和 20 条乡级河流、153 条支沟构成,流域面积 1800 平方公里,河流长度 400 公里。
如何守护泾河水清岸美?
水域治理是系统工程。问题表象在水里,根源实则在岸上。崆峒区成立X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河长的“双河长”领导制,明确区级河(湖)长 7 名、乡镇级河长 76 名、村级河长 181 名。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河长+警长”的河(湖)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配备河道警长 13 名,村级巡河员(网格员)305 名、社会监督员 40 名,参与巡河督查、问题整改、重点任务推进等工作,多元协同加强河湖管护。
“在区级河长的带领下,各级河长在建设‘安全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身份认同感,责任意识得到提升,责任链条全面延长。 ”崆峒区水务局局长X等明说。
治河有方, “生态优先”破顽疾治河非一日之功。
“在推进河湖长制实施中,我们以泾河干流为主轴,重点支流为延伸,突出生态优先地位,
分区分类进行保护治理,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崆峒区河道养护站站长张默介绍。
崆峒区以推进全域创建美丽幸福河湖为目标,以“清四乱” 、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
保护等专项整治行动为突破口,排查整治“四乱”突出问题 180 个,依法取缔河道原有采砂企业
12 家,清退围垦种植 64 亩,疏通阻洪桥涵 32 处、疏浚河道 65 公里,清理淤泥 2800 多立方米,修复河道湿地 450 亩,确保了河道行洪顺畅、生态安全、整洁美观。
同时,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严格河湖保护范围,全面完成流域面积 50 平方公里以上的 11条河流管理范围确权登记,进一步明确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和开发利用区范围,做到管理有法、保护有据。严格执行已批复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落实“一河一策”年度计划,摸排整改河湖管理范围内耕种、碍洪林木等问题 27 起,确保了河湖水域面积不缩小、行洪蓄洪能力不降低、生态环境功能不削弱。
护河有力, “逐绿而行”护碧水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