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浙江日报/2023 年/7 月/27 日/第 009 版财税
税助乡村“ 万千蝶变” 奔共富
——看“ 千万工程” 实施 20 年来浙江税务的积极作为
记者 秦正长 通讯员 虞立教 陈静 张天成
盛夏时节的湖州市德清县青山隐隐,碧水迢迢。漫步在一条名叫“ 国税环湖南路” 的乡村大道上,远眺清波荡漾的对河口水库,一幅山清水秀、景美人和的乡村生活新图景展现在眼前。
20 年前,为了保护好对河口水库这口德清人的“ 大水缸”,对河口村先后关停了所有的竹拉丝厂、小竹笋厂、萤石矿厂和养殖场,曾经“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蚊蝇黑压压” 典型的“ 脏乱差” 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群山环抱、推窗见绿的生态村、网红村。
循迹溯源,二十年山乡巨变,始于“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简称“ 千万工程”)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如今,千般姿态、万种风情的美丽乡村,在浙江广袤大地上实现“ 万千蝶变”,描绘着诗画村庄的“ 万千气象”。
从 2003 年至今的 20 个年头里,浙江税务部门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倾注税务力量参与“ 千万工程” 建设, 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先后从省局机关选派 8 位优秀干部担任德清县对河口村 “ 驻村指导员”,派出 8 名农村指导员帮扶仙居县乡村建设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出一条税务助力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共富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脉相承,共建乡村善治
从“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引领起步,到“ 千村精品、万村美丽” 深化提升,再到“ 千村未来、万村共富” 迭代升级,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自 2009 年开始,原浙江省国税局与仙居县淡竹乡开展结对帮扶,先后帮扶过下陈朱村、石盟垟村、油溪村、尚仁村,国地税机构合并后,新成立的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成为省级结对帮扶仙居团组组长单位。2021 年,结对帮扶村调整为白塔镇上叶村,浙江省税务局成立省市县三级税务部门基层X组织、白塔镇X委、上叶村X支部五位一体的“ 税美上叶” X建联建体,通过基层组织共建、特色产业共育、为民实事共办等协同机制,助推白塔镇上叶村“ 未来乡村” 建设。
而在帮扶德清县对河口村的过程中,浙江税务部门建立了与对河口村“ 两委” 共同办公、共商要事、共决大事、共解难事的“ 四共” 机制,深度参与村庄发展规划、村规民约制定,共商“ 村之大计”,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 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关键。” 第七任浙江省税务局驻村指导员、现浙江省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副处长林旭深有感触地说, “ 我们通过充分发挥税务职能优势,不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解锁浙江农业农村共富密码。”
在结对帮扶过程中,浙江省税务局坚持深入一线察民情解民忧,让结对帮扶帮到村民的“ 心坎儿” 上。自 2004 年起,省局负责同志每年都到对河口村开展一线调研,组织召开村干部和村民座谈会及现场会 60 余场,走访农户千余户次。从兴修公路、建设自来水厂、厕所革命到搭建农产品购销渠道,通过一次次促膝长谈、宣传动员,每个阶段村民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诉求成为村里共识,形成了“ 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的良好氛围。在仙居县,省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结对帮扶村逐一走访,详细了解村情、村貌,了解农户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积极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帮扶项目。在脚踏实地的帮扶岁月中,村民的幸福成色日益彰显。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一路通达,共绘美丽乡村
“ 以前路又陡又窄,建筑材料运不进来,就盖不了新房,农产品出不去,也就没有收入,”
提起“ 国税环湖南路”,德清县对河口村 50 多岁的老村民茅福根回忆道,“ 我们脱贫致富的时间,就得从这条路修好时候算起。”
2004 年,第一任驻村指导员来到对河口村时,公路狭窄泥泞,特产出不去、物资进不来,狭窄蜿蜒的山路阻挡了村民致富的脚步。浙江税务将拓宽公路作为结对帮扶的“ 先手棋”,2004 年至 2006 年期间,与当地政府一起投入 300 多万元,重新修筑了对河口至银子山的公路,将原来只有 2 米多宽的蜿蜒山道改造成 6 米多宽的水泥路。
路宽了,特色农产品的销路也宽了;路好了,致富的项目也多了,这条“ 国税环湖南路”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路、产业路。据悉,历任指导员驻村期间持续实施公路拓宽和林区道路建设工程,先后拓宽了乡际衔接公路和 6 条林区道路,为当地竹业生产、运输、增收做出巨大贡献,惠及林农 320 余户。2022 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 2003 年增长 9.25 倍。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仙居县淡竹乡林坑村。林坑村位于仙居西南角,背山面水,犹如坐落在大山深处的“ 桃花源”。该村地理位置偏僻,当时进村道路是一条仅容一辆车通行的小路,两车交会就会造成拥堵。“ 桃花源” 无人问津,交通问题成了化解林坑村发展困境的关键所在。
2019 年,浙江税务驻村指导员与当地村“ 两委” 负责人一起组织立项,以县道标准对进村道路义昔线进行拓宽,总投资近 4000 万元,建成后路基宽度达 6.5 米,路面宽度达 6 米。交通便利后,藏在深山的林坑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走上了一条发展旅游休闲经济的致富道路。
“ 路修好了,来林坑村旅游的多了,山货也能运出去销售。这不仅仅是一条进出村的道路,更是村民们的致富路。 ” 林坑村X总支书记蒋坚军高兴地说,红薯干、笋干、茶叶等农副产品从山里运出,被销售到全国各地,为村集体直接增收近 6 万元。
一湾清水,共话税民同心
对河口村位于德清县西部,对河口水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