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团结报/2025 年/4 月/3 日/第 001 版
一寸丹心向日明
——追记国家税务总局花垣县税务局原局长陈延军
本报全媒体记者 余江明 通讯员 吴文惠 唐家俊
清晨,春寒裹挟着湿意,在国家税务总局花垣县税务局的走廊里肆意弥漫。
308 办公室前,“ 工作人员去向牌” 上已氧化褪色的“ 陈延军” 三个字仍停留“ 在岗”,像是被无数道目光反复擦拭过。
3 月 12 日,工作人员准备取下去向牌时,迟疑了好几秒。手里缓慢旋动螺丝刀的轻响像是声声叹息,路过的老同事在转角处驻足,恍惚看见那个总是笑容满面的熟悉身影,正大步流星穿过办公楼的走廊。
当去向牌从墙上掉落时,“ 啪” 的一声,如同最后轻声的告别。
生命为注,赴最后一班岗
308 办公室内,49 岁的国家税务总局花垣县税务局原局长陈延军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 2024年 9 月 23 日黄昏。
时间在此刻静止,室内所有的摆设一如往常:书柜里整齐摆放着一本本理论、税收有关的书、杂志;盐酸贝尼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日常服用的药品装了整整两袋,静静躺在玻璃柜里;书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里,最上方一份《秉持“ 三心” 提高ZZ“ 三力”》文稿中“ 一寸丹心向日明” 句子格外醒目;一旁摊开着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走访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规划等信息,字里行间是他生命燃烧的印记⋯⋯
9 小时前,带队前往十八洞集团举行座谈,研究其子公司税款问题;
6 小时前,一边就餐,一边打电话确认村里产业基地变压器安装有关事宜;
3 小时前,与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析“ 两重”“ 两新” 送解优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2 小时前,和县税务局工会主席,讨论退休老干补充医疗保险问题;
1 小时前,对照季度目标任务,梳理近期税收入库数据;
18 时,倒在办公室椅子上的陈延军,被同事和医务人员送上了 120 救护车⋯⋯
那个忽视“ 卧床休息两个星期” 医嘱,摘除胆囊 3 天便出院工作的“ 铁人”;那个需要吃大量药品,却夙夜工作不知疲倦的“ 永动机”;那个奔波于政府、部门、企业、乡村,时刻充满干劲的“ 拼命三郎” ⋯⋯当每一个鲜活的身影,最终汇聚成留着寸头、浓眉大眼、皮肤黝黑的遗照,灵堂前的家人、同事、群众痛哭失声,难以接受。
“ 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走了?”“ 那几天他脸色不太好,他却一直讲没事。”“ 感觉走路的步伐,比平常要沉重。”“ 那天中午,他吃饭特别少。” 后来,同事们一直在想,要是当时自己能再细心一点,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劝一下,让陈延军早点去医院,结果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初心为锚,解群众万千忧
当春天明媚的阳光攀上房檐时,花垣镇老天坪村的吴绍炳站在家门口,用手指摩挲着墙上的乡村振兴亲民服务卡,呆呆地望着门前的小路叹息:“ 太可惜了,我想他啊!” 吴绍炳是陈延军的结对帮扶联系户。但是,这个春天,他再也握不着陈延军那温暖的手了。
年初送种苗、年末买产品、日常问冷暖、节日必走访⋯⋯从 2021 年 5 月第一次见面开始,
吴绍炳、石绍祖等村民们那一双双粗糙的手,便被陈延军紧紧握住了。
“ 他是个好人,为我们做了好多实事。” 略坝村水稻种植户石元朝是这么说的,老天坪村村支书吴忠凉是这么说的,省、州、县三级税务部门乡村振兴联系的 6 个村和陈延军有过接触的村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