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石家庄日报/2023 年/6 月/29 日/第 007 版要闻· 综合
彰显法律硬度 提升帮教温度
——市司法局多元促“ 矫” 助迷途人阳光“ 回归”
本报记者 戴丽丽
按: 《社区矫正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今年是《社区矫正法》施行三周年。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严格执行《社区矫正法》 《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细则》等法律规定,落实宽严相济政策,重统筹严监管暖帮教,宣传动员各方力量齐参与,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推动我市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 年,市司法局及 5 个县级司法局被省社区矫正委员会评为工作优秀单位。
老段是栾城区人,因交通肇事成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
事情发生后,因赔偿、失去工作,生活困难,妻子与他离婚,老段的生活陷入低谷。来入矫报到时心情烦躁、不配合社区矫正。为此,栾城区司法局为他制定了“ 一对一” 心理矫治方案,认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安排他在“ 阳光中途之家” 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学习烹饪知识。
如今的老段在家门口开起了馒头作坊。由于诚信经营,生意做得热火朝天。 “ 店里生意好,我一个人干不过来,还雇来两个乡亲帮忙。” 蜕变后的老段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在我市有许多“ 老段”,通过司法行政机关多举措多元化的社区矫正工作,走出了法律的盲区、心理的误区,走进了新的生活。
社区矫正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既需要严肃执法,体现法律的硬度,又需要温情帮教,体现执法的温度。近年来,我市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了平安省会建设、法治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协调、分类管理与个别化矫正相融合,紧扣监督管理、思想教育、安置帮扶等环节工作,动员调动各职能部门和社区(村)负责人、志愿者、公益组织、相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多方依法参与,探索多措并举、多元共治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预防和减少了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
严“ 管” 真“ 帮” 多方搭桥铺路
管,要管到位。我市坚持将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工作,严格规范执法,深化刑罚执行一体化,集中开展社区矫正对象遵规守法教育专项活动,制定《社区矫正工作考核办法》严格督导考核,为社会平安稳定筑牢一道坚固防线。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堵严堵死脱管漏管再犯罪的漏洞。
实施个性化矫正,从精准执法、精准监管、精准教育、精准帮扶 4 方面入手,坚持“ 一教一
策”,每季度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活动。
针对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在赵县率先探索实施“ 1+2” 工作模式。县司法局联合执行地监督检察科以及监狱、戒毒派驻干警,通过多轮次集中警示教育和下沉式走访让社区矫正对象完成思想和行为上的蜕变。
帮,就帮到底。我市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 的法治理念,依托“ 市启程职业培训中心” 以及县级建立的安置帮教基地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救助、法律援助等帮扶政策措施,让社区矫正对象带着本领、带着信心回归社会。
管是真管,帮是真帮,暖也是真暖。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