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法治报/2024 年/4 月/17 日/第 001 版
关爱润物无声 帮扶“ 事心双解”
孝义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办法多收效大
本报记者 李婧
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强制公益劳动如何安排得形式多样,让社矫对象既能深刻认识自己的身份,又能从中有所收获?关爱帮扶怎样做到雪中送炭,使社矫对象接受现实,安心入矫?心理矫治通过哪些手段润物无声,从而帮助社矫对象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完成社区矫正⋯⋯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社矫事项,孝义市司法局不等不靠,以创新激发工作潜能,用变化助推工作效能,将常态工作转化为不折不扣的“ 试验田” 与“ 拓荒地”。
成立“ 三大基地”
让社矫对象真正自食其力
“ 社矫对象的教育管理不是简单意义的强制管理,它兼具强制性、教育性、帮扶性等多重属性。因此,我们要广辟路径,增加其主动改造性和自觉接受性。 ” 对于社矫工作头等大事,孝义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有着清醒的认识。
去年以来,该局与多方沟通协调,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成立“ 三大基地”,其中公益劳动基地 5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3 个、就业帮教基地 2 个,将三大基地作为宣传、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对象的主阵地。 该局组织社矫对象公益劳动 15 场次、 学习教育 20 场次, 并为 2 名在矫对象提供 “ 过渡性” 岗位。通过公益劳动、学习教育、帮扶引导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社矫对象的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增强了教育帮扶质量和社会效果。 “ 如果目前没有合适工作,我们可以推荐你去就业帮教基地。” 如今,这已成为孝义市社区矫正入矫宣告中的一句常用语。
同时,基层司法所充分发挥正确引导作用,组织动员社矫对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主动献爱心,弘扬正能量,体现价值作为,融入社会。雪天进行道路除雪,方便民众出行;走上街头参与普法宣传,向他人宣传的同时,使自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敬老院帮助清理卫生;水灾期间捐款捐物参与救援;疫情期间捐送物资参与值守;文明城市创建参与小区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已成为社矫对象自我改造的主方向。
落实多重帮扶
使社矫对象改造“ 心无旁骛”
“ 社矫对象接触社会多,经历的变化也会多。如果不能及时掌握他的各种家庭状况,就容易导致其矫正期间出现反常,从而直接影响到他的顺利解矫。 ” 在工作人员看来,主动家访意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