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京日报/2024 年/3 月/26 日/第 003 版要闻· 时政
北京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年 3 月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内外部各种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 五子” 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提信心、强创新、优功能、促协同、抓治理、惠民生,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社会民生保障有力,首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3760.7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5.5 亿元,下降 4.6%;第二产业增加值 6525.6 亿元,增长 0.4%;第三产业增加值 37129.6 亿元,增长 6.1%。三次产业构成为 0.2︰14.9︰84.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20.0 万元。
第 1页 共 7页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185.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919.8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87.8%;常住外来人口 824.0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37.7%。常住人口出生率为 5.63‰,死亡率为 6.13‰,自然增长率为-0.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28.1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 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3%。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0.3%。 12 月份,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为100.0、同比指数为 101.7;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为 98.8、同比指数为 97.8。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18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2%。其中,税收收入 5357.1 亿元,增长 10.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797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 971.7 亿元。
新兴动能发展壮大。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全年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 18766.7 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8.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2.9%,比上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其
第 2页 共 7页
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11061.5 亿元,增长 10.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5.3%,提高
1.3 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11875.4 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 7.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7.1%,提高 0.4 个百分点。全年新设科技型企业 12.3 万家,增长 15.9%,占全市新设企业的 41.4%。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推出北京市营商环境 6.0 版改革任务,制定实施“ 北京服务” 意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完善“ 服务包”“ 服务管家” 机制。全年新设企业 29.7 万户,比上年增长 20.3%。规模以上“ 专精特新” 工业企业产值、服务业企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 5.2%和6.1%,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平均水平 2.6 个和 4.1 个百分点。
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全年可再生能源生产持续向好,全市发电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为 20.4%,比上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生物质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 10.8%。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 9.30 立方米,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 3.33%。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全年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 112 家,治理违法建设 2315 万平方米。城市副中心建设保持千亿投资强度,第二批市级机关完成搬迁,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成投用。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在河北省大厂县、天津市武清区揭牌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更加紧密,京津冀三地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编制完成 6 条重点产业链图谱。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30 余家创新型企业、11 家中关村集成服务机构入驻。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52.5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下降 4.6%。 其中, 农业 (种植业)产值 135.6 亿元,增长 5.1%;林业产值 65.9 亿元,受 2022 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收官、基数较高影响,下降 20.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8.9 万公顷,增长 16.6%,粮食总产量
47.8 万吨,增长 5.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207.5 万吨,增长 4.3%;年末生猪存栏量 26.7 万头、出栏量 32.9 万头。 设施农业播种面积 47.6 万亩, 实现产值 60.4 亿元, 增长 1.0%。 农业观光园 1044个,实现总收入 21.2 亿元,分别增长 1.7%和 15.4%。实际经营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和单位为 7738户(个),实现总收入 15.0 亿元,分别增长 8.9%和 9.1%。
启动实施“ 百村示范、千村振兴” 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 5.7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完成农业高效节水灌溉 4.1 万亩。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个分中心投入运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20 家,其中市级 74 家、国家级
46 家;全市有效期内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企业77 家, 产品389 个,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增长21.0%;新增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 16 家、示范家庭农场 203 家。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累计完成 2800 余个村庄美丽乡村建设、2946 个村庄煤改清洁能源。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5008.5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7.9%,五大装备制造业增长 10.6%,汽车制造业增长 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 0.9%,医药制造业下降 21.7%(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下降 4.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 23113.6 亿元,增长 2.9%。其中,内销产值 21342.7 亿元,增长 3.4%;出口交货值 1770.9 亿元,下降 2.5%。高端或新兴领域产品生产中,风力发电机组、液晶显示模组、新能源汽车、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分别增长 68.8%、39.2%、35.6%和 26.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7807.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6%;实现利润总额 1692.3
亿元,下降 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6.09%,比上年下降 1.15 个百分点。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427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其中,在本市完成 3951.1 亿元,增长 4.3%;在外省完成 10321.4 亿元,增长 3.9%。
第 3页 共 7页
本年新签订合同额 20099.2 亿元,下降 0.6%。
四、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全年货运量 25754.9 万吨,比上年增长 7.2%;货物周转量 910.4 亿吨公里,增长 3.3%。全年客运量 49765.1 万人,增长 82.1%;旅客周转量 1884.9 亿人公里,增长 2.3 倍。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 758.9 万辆, 比上年末增加 46.2 万辆。 民用汽车 637.6 万辆, 增加 11.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 543.1 万辆,增加 10.6 万辆。私人汽车中,载客汽车 507.3 万辆,其中,新能源载客汽车 52.8 万辆,增加 9.1 万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 324.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5.2%。邮政业完成
邮政函件业务量 1.1 亿件,快递业务量 22.7 亿件,增长 16.1%。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 636.8 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15.2%。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 32.9 万个,其中 4G 基站 16.3 万个,5G
基站 10.7 万个,5G 基站比上年增加 3.1 万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 4021.1 万户,其中 5G 用户
数 1986.5 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 49.4%;移动电话普及率为 184 户/百人。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
接入用户数达到 933.4 万户,增长 6.4%,其中千兆用户数达到 228.7 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66.1 亿 GB,增长 13.0%。
五、金融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4.6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2.7%,其中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24.0 万亿元, 增长 13.2%。 全市金融机构 (含外资)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1.1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3.0%,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0.9 万亿元,增长 13.4%;人民币住户
消费贷款余额 2.0 万亿元,增长 4.3%。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9575.7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23.0%。
全年证券交易额 211.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其中,债券交易额 162.0 万亿元,增长
18.0%;股票交易额 39.2 万亿元,下降 2.4%;基金交易额 10.0 万亿元,增长 44.0%。年末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 239 家,年内新增 77 家;总市值增至 4496.4 亿元;全年股票交易总成交金额 727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 倍;北证 50 成份指数全年累计涨幅为 14.9%。
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3204.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别为 517.9 亿元和 2686.8 亿元,分别增长 8.1%和 17.9%。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 878.4 亿元,增长 13.2%。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赔付支出分别为 345.2 亿元和 533.2 亿元,分别增长 23.2%和7.5%。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 4.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 45.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 1.1%,其中制造业下降 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6.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增长 47.1%、11.4%和 10.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6.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 36.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 0.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1.7%,办公楼投资增长 19.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 19.9%。全市房屋施工面积 12531.3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6.0%。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 1257.1 万平方米,下降 29.2%。全年房屋竣工面积 2042.2 万平方米,增长 5.4%。
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8.2 万套(间) ,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 9.3 万套(间) 。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小区 355 个、新完工小区 183 个。
七、市场消费
全年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 10.2%。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 1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462.7 亿元,增长 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 5485.2 亿元,下降 2.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35.0%、29.8%和 23.4%,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
第 4页 共 7页
13.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 38.0%。
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全年新设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6.1 万家,比上年增长 15.6%;新引进首店 946 家,增长 16.5%;截至年末离境退税商店达到 1058 家,比上年末增加 41 家。
八、对外经济
全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 3646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0.3%。其中,进口 30466.3 亿元,与上年持平;出口 6000.1 亿元,增长 2.0%。北京地区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进出口总值 19222.0亿元,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 52.7%。
全年新设外资企业 1729 家,比上年增长 22.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137.1 亿美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