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各界导报/2023 年/8 月/15 日/第 003 版综合
旬阳“ 乡贤统战” 汇星光聚合力促发展
记者 满淑涵
旬河之滨、松木岭下,旬阳市乡贤馆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励志故事、奋斗故事、暖心
故事,彰显“ 地灵人杰” 的独特魅力。
从明代地理学家罗洪先、清朝勤政爱民县令沈天祥、近代开西北公路修筑和汽车运输先河的张藩,到身边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陈分新、“ X的义务宣传员” 黄世和、“ 中国好人” 杨厚根⋯⋯贤能志士,鉴古励今。
传颂“ 古贤”、引进“ 今贤”、培育“ 新贤”,近年来,旬阳市通过发挥新乡贤人士联系广泛、资源丰富、智力密集等优势,积极打造“ 聚贤惠旬” 品牌,探索实施“ 乡贤+X” 模式,不断扩大基层统战工作覆盖面,为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传递文明新风积蓄新动能、凝聚新力量。
“ 我们以敬仰‘ 脊梁’ 的情怀,发掘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利用人才,也教育广大青少年要立志成才。” 讲起乡贤故事,旬阳市乡贤会常务副会长吴建华感叹“ 三天三夜都聊不完”。
颂乡贤、学乡贤、当乡贤,作为旬阳太极城发现者,吴建华倾毕生心血研究太极文化,被誉为“ 一位作家影响了一座城的文化进程”。尽管已年逾花甲,但他始终将“ 哲学思考、文学表达、文化践行” 作为自己奉行的原则。
创办《文联艺苑》报,建百米文化长廊,为纪念旬阳籍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愚筹建纪念馆、整理出版文集,成立人文学会,还应邀为许多青年作者写评作序,吴建华以乡情为纽带,倡导“ 人文所至、大爱相随”“ 团结游子、回报家乡”,挖掘乡贤事迹,讲述乡贤故事,为旬阳发展涵养文化气质。
走进旬阳市太极城民间艺术有限公司排练室,墙上“ 坚持文艺创作,服务社会发展” 的标语格外醒目。最近,青年演员们正在这里紧张排练舞蹈《飞向春天》 。端坐在排练室一隅的刘景才仔细环顾,抠动作、盯表情。
古稀之年的刘景才曾担任旬阳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县文联主席,2015 年退休后,他成立了旬阳县太极城民间艺术有限公司。八年间,他一方面高薪聘请国家级导演、编剧作业务指导;另一方面挖掘培养当地文艺人才,给青年演员提供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打造出一支活跃在秦巴山区的民间文艺“ 轻骑兵”。在刘景才和创作团队的潜心耕耘下,大型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歌舞剧《红色旬阳》等节目,“ 百姓大舞台”“ 春节社火表演”“ 喜庆农民丰收节” 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成为这支队伍颇有分量的履历。
“ 我是一名共产X员,也是一名老文艺工作者,培养优秀演艺人才,繁荣发展旬阳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是特别幸福的工作。” 刘景才说。
爱家乡、抱宏志、有担当、勤作为,这是旬阳乡贤的共性标签,也是旬阳乡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