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十堰日报/2022 年/10 月/11 日/第 001 版
精诚为民护健康
——X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记者 周亚晖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X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建设“ 健康十堰” 为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夯实医疗卫生基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高质量发展
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形成
多年来,全市卫健系统着力打造特色龙头医疗品牌,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医疗卫生资
源配置不断优化,秦巴山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形成,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 3000 万人口。
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累计创建省、市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 290 余个,生殖医学、器官移植、中医康复、心脑血管病精准治疗技术等引领周边地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建设全面提速,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全市 30 项医疗卫生领域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 占获奖项目总数的 35.7%。 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为我市从医疗卫生大市向医疗卫生强市跃进提供了强大支撑。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县
域内就诊率达 90%。
全市 60 家医疗机构创建成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茅箭区武当路街道龚家湾社区、张湾区花果街道头堰社区、竹山县城关镇东门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办各类托育服务机构 171 家,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 1.59 个;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农村 30 分钟急诊急救服务圈全面建成。
强基固本
医疗服务网络越织越密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原则,以“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为目标,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服务网。
城乡居民医保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标准,消除城乡差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所有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服务公平性显著增强,城区 15 分钟医疗圈基本建成,每个乡镇均建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均建有标准化卫生室。
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探索形成具有十堰特色、符合山区实际的“ 3+2+1” 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的就医格局逐步形成。
打造“ 秦巴山区域医疗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