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健康报/2023 年/7 月/6 日/第 001 版
做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践行者
——援外医疗队派遣 60 周年工作推进会议侧记
本报记者 杨世嘉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已走过 60 年光辉历程,一代代援外医疗队队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凝聚了中国医疗队精神。7 月 4 日,在援外医疗队派遣 60 周年工作推进会议暨 2023 年全国卫生健康外事工作会议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全面回顾了我国援外医疗 60 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围绕各自领域的援外实践互鉴经验,为开创援外医疗和卫生健康外事工作新局面凝聚力量。
1963 年,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60 年来,我国累计向 76 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 3 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 130 余所,与 41 个国家和地区的 46 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共建 25 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填补了受援国数千项技术空白,诊治患者近 3 亿人次。
援外模式创新多点开花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受援国需求的不断提高,援外医疗事业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国通过在受援国建立中国医疗队技术中心、实施中非对口医院建设试点项目等途径,不断创新卫生援外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技术中心建设是增进受援国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 “ 在桑给巴尔人民心中,中国医疗队眼科中心是‘ 金牌科室’ ,中国医生被誉为‘ 光明使者’ 。”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石志宇说,该中心在当地累计开展手术 2.56 万例,白内障、青光眼手术脱盲率超过 90%。此外,中国医疗队消化内镜中心结束了当地民众做内镜必须去坦桑尼亚大陆的历史,已有 6500 余名患者在内镜下完成诊疗。
“ 江苏将国内技术成熟、疗效显著、能填补当地医学空白的技术,创新性地引入医疗队工作的医院,省援外专项资金累计投入 2500 余万元,已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和圭亚那创建了微创外科、眼科、创伤、消化内镜、微笑(唇腭裂)中心等 13 个中国医疗队技术中心。” 石志宇介绍,截至目前,技术中心累计诊疗患者 4.3 万人次,培训医务人员约 3000 人次,数百项新技术开辟了受援国的先河。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开展中医药“ 海外传播” 行动,建设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创新推动湖湘中医药服务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 “ 这是非洲南部的第一个专门的中医针灸中心,设立于该国首都最大的公立医院——帕瑞仁雅塔瓦医院。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X组书记、主任李小松介绍,为了让中医针灸惠及更多当地人群,该中心实行免费中医诊疗。3 年来,累计开展中医针灸诊疗服务 5000 余人次,中医针灸技术逐步辐射莫桑比克、赞比亚、博茨瓦纳等周边国家,中医文化的国际认同感、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非洲西部,几内亚实现了“ 神经医学、急危重症和创伤等专业治疗不出国” 的愿景。“ 我委实施的中非友好医院建设试点项目以中几友好医院为试点, 开展神经医学中心、 远程医学平台、血液透析中心、几内亚医务人员来华培训等 6 个项目。”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郑晋普以远程医学平台项目为例介绍,新冠疫情暴发后,北京市医疗专家与几方分享救治经验,对相关重症病例进行会诊,为几方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链条质量管理卓有成效
2018 年 11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前夕,在当地主流媒体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中国医疗队 16 年如一日为巴新民众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这支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承派的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如今被受援国政府誉为最信任的外国技术专家组。
“ 要从医疗队‘ 派、管、服’ 3 个关键环节发力。” 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看来,赢得信任要有过硬的医疗服务能力,而抓实全链条管理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必由之路。据介绍,重庆坚持高标准组派医疗队,近 5 年来,援外医疗队X员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