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会计报/2023 年/6 月/16 日/第 006 版政府会计
把握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新脉络
本报记者 陈奕冰
相比较其他事业单位而言,公立医院作为业务复杂的经济体,具有体量大、组织收入任务重、成本控制难度高、运营管理综合性强等特点。2021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举措,就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效能,从运营管理、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不断深入,摸清家底、追根溯源成为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财务与运营管理处副处长戴智敏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基于历史信息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医院财务人员应把握财务管理新脉络,利用各类管理工具使会计信息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为单位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运营管理工作快速发展
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新冠疫情等多方面影响,2020 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的通知》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等系列文件,为公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戴智敏表示,近年来,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2020 年 10 月,该院在原“ 计划财务处” 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首家“ 财务与运营管理处” ,将运营管理提到了新高度。
她进一步介绍称,按照整合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医院建立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成立由书记院长负责的临床专科运营助理领导小组、 总会计师牵头的运营助理工作小组和运营助理工作办公室,采取“ 专职与兼职结合、管理与临床结合” 的方式,从全院选拔人员,择优录取,经过专业的管理课程培训后,组建运营助理团队,从而实现“ 专项工作” 的多元化治理,有效保障临床科室的参与度,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 运营管理本着‘ 以患者为中心’ 的理念,采用项目制管理方式,通过项目立项、现场调研、流程优化、绩效评价等工作提高科室的运营绩效。” 戴智敏以临床病理中心为例介绍说,通过优化病理标本的取样、 送检、 病理报告查询等流程,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改善。 按照 “ 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将临床病理中心的成本在各院区间进行合理分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成本与预算管理成效显著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一院多区的集团化发展给医院的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戴智敏看来,分账套核算有利于明晰收支,但是履行集团功能的相关成本如果全部由一个院区承担则有失公允。
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财务团队创新性地采用“ 集团院区成本分摊” 的方式,将各院区账套中与集团发展相关的成本进行归集,然后按照综合分摊系数在院区间进行分摊,不仅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为 DR 成本核算奠定基础。
戴智敏进一步表示,公立医院的预算分为财政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 部门预算主要服务于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工作启动较早,通常于年中即启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单位内部预算主要服务于医院精细化管理,通常于年末启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
“ 二者在支出的编制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她举例说,如医院内部的支出预算以归口部门管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