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南方日报/2023 年/4 月/20 日/第 A06 版要闻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
展的意见
(2023 年 1 月 7 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新形势下我省卫生健
康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代X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以创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为牵引,推进健康广东建设,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更好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成更加安全牢固的公共卫生体系、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协同高效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完善,生育水平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30 年,建立城乡一体、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体系,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人享有更高品质、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地区)水平。
二、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稳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健全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广州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流行规律与科学防控的研究能力。支持创建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测和公共卫生医师培训基地,推进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标准化建设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依托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合作中心,深化新发传染病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及培训等对外交流合作。
(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突发急性传染病源头治理,严防重大疫情传入,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优化防治策略,巩固深化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传统流行重大疾病防治成果。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综合防控,拓展地方病防治和消除疟疾工作成效,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建设一批高水平精神专科机构,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渠道管理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广东行动,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五)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立足平战结合,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进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建设,加强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加快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建设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构建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提升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和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鼓励各地在现有传染病医院基础上,整合慢性传染病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资源,完善专病防治体系。加强乡镇(街道)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水平。建设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卫生应急演训基地,打造立体化卫生应急救援体系。
三、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六)深化医药卫生关键性领域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 5 项制度,推动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日常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推广省级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以绩效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坚持X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和省级示范医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探索更富活力的运行机制。
(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以广州、深圳为牵引,创建更多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一批省国际医学中心,联动建设高水平医院,推动内部治理、医疗诊治、学科发展同质化。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引领前沿的优势专科群。加强血站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血液供应保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八)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区域配置,支持高水平医院合理规划建设多院区、多中心,通过集团式发展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地区延伸。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 一对一” 紧密型帮扶项目,由点扩面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打造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区域一体化服务能力。强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城市三甲医院“ 组团式” 帮扶县级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九)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把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打造一批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升级建设一批县级医院,提升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急危重症诊疗能力。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推进健康湾区建设
(十)促进生物医药领域协同创新发展。支持省内医院与港澳医疗卫生服务主体加强合作,拓展实施“ 港澳药械通” 政策,鼓励发展高端健康管理机构和医疗旅游保健机构。支持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培育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产业集群。优化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路径,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打造中医药科技孵化器,推动岭南中医药走向“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
(十一)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机构执业规则和工作机制对接,实现更高程度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支持横琴、前海、南沙建设国际医疗合作中心。推进与港澳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鼓励组建粤港澳专科联盟,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推动在人才培育、临床研究、诊疗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布局建设一批重点专科,推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绿色医疗” 模式。
(十二)加强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完善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传染病交流合作和通报机制。完善实施区域内重症传染病人会诊机制、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传染病救治病例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创新粤港澳疾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推动深港、珠澳等区域建立传染病一体化防控体系。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十三)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设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 旗舰” 医院,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深化中西医临床协同攻关。建设中医经典病房。提高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加快市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实现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十四)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