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青海日报/2023 年/4 月/12 日/第 008 版特刊
有效提升服务供给和质量水平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
回望五年 “ 数字” 看发展见成效
X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极不平凡。我们亲历了异常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X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攻坚克难、踔厉奋进,有效提升服务供给和质量水平,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省卫生费用占 DP 的比重由 10.29%提高到 11.0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6%下降到 22.09%, 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不断减轻, 健康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安全底线。先后经受住 6 轮疫情的考验,建成并运行 P2+核酸实验室
161 个, 实现县域全覆盖。 累计培训定点医院重症医师 1621 人、 重症护士 2696 人、 流调人员 5906人、消杀人员 7652 人、院感防控人员 684 人、核酸检测人员 1896 人、核酸采样人员 53212 人,防控能力持续提高,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有力推进健康青海行动。将 29 万名高血压患者、7 万名糖尿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超过 70%。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 2017 年的 71.7 岁增至 73.97 岁,全省孕产妇、婴儿和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 2017 年分别下降了 31.3%、46.7%、36%,全民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日渐形成。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 立柱架梁” 改革任务,出台 300 多项医改制度措施,综合医改成效位列全国 11 个试点省前列。实施青南和环湖支医,395 名省级医院骨干力量充实到
6 州 30 个县,优质医疗资源和优秀人才实现“ 双下沉”。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改革,实行药品购销“ 两票制”,累计招采 472 个药品、25 类医用耗材,人民群众用药负担持续减轻。
——着力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以乡为单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 90%以上,以县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 100%,艾滋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动物间鼠疫流行得到遏制,连续 11 年未发生人间鼠疫。全省 39 个包虫病流行县 480 万常住人口实现筛查全覆盖,包虫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治疗,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实现“ 动态清零”,人群平均患病率由 0.63%下降至 0.14%。地方病防治专项 3 年攻坚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全力提速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建设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 24 个、重点学科 8 个,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 42 个。1 人获评国医大师,5 人获评“ 全国名中医”,评选青海省名中藏蒙医 32 名。
4 项藏医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 项中藏医药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累计建设中
藏医馆 439 个。10 个县(区)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基本药物目录增补藏成药
100 种,600 种院内制剂纳入省级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省累计培养培训各级各类卫生专业人员 12.64 万人次。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2 名,“ 青海学者” 1 名,省级优秀专家 27 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37 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 55 名。
——持续开展健康扶贫。全省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 35 种(国家 30 种) ,大病贫困人口救治率达到 100%,慢病贫困人口实现应签尽签。7.8 万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全部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 14%。省卫生健康委连续 5 年荣获“ 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有效改善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比例达到
84.2%,备案托育机构增加至 81 家。巩固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新生儿疾病筛查扩展到 51 个
第 1 页 共 4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病种。持续推进农牧区妇女“ 两癌” 筛查、农牧区妇女叶酸增补等工作,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盘点 2022 年 织牢医疗健康保障网 交出温暖民生新答卷
2022 年是青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具挑战、极不容易的一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冲击,全力推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调整转段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发挥“ 主力军” 作用 扛牢疫情防控责任
快速反应、高效统筹,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有力有效处置多轮本土疫情。全力做好重大会议活动和重大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工作,助力青洽会、生态博览会、环湖赛等大型展会赛事顺利举行。“ 二十条” 和“ 新十条” 优化措施实施后,全力推进医疗资源准备、老年人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医药物资储备、农牧区疫情防控、健康科普宣传等重点工作,各项刚性指标任务全部完成,“ 乙类乙管” 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推进健康青海行动 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效提升
完善考核机制, 健康青海 17 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 健康教育万里行”“ 全民健身大讲堂”“ 全民营养周” 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参加全国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青海代表队在医疗卫生机构专场线下竞赛中荣获亚军。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实施,健康科普传播形式多样,玛沁县、湟源县获评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 20.62%,比上年提高 2.23 个百分点。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改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力推三明医改经验,13 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卫生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等持续深化,专业技术岗位结构不断优化,医务人员积极性大幅提高。全省共组建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等不同形式医联体共 119 个,覆盖所有省市(州)县级公立医院和 343 家基层医疗机构,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增加到 84 元,继续保持西部地区领先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医改政策解读和成效典型宣传,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巩固重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控成果 最大程度减少病患
新一轮鼠疫、包虫病、布病、重点地方病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包虫病、布病源头管控力度加大,新发患者及时得到救治,碘缺乏、氟(砷)中毒、大骨节病预防和治疗等措施全面落实。免疫规划类疫苗接种率超过 95%,肺结核报告发病率 60/10 万,较去年下降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