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医师报/2023 年/4 月/6 日/第 009 版第八届医学家年会(2023)现场报道
北京市第六医院院长 卢艳丽
百年传承发展 让医疗更有温度
融媒体记者 尹晗 胡海燕 管颜青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尹晗 胡海燕 管颜青)20 世纪初,美国传教士 Douw 女士亲眼目睹了落后的老式接产方法给中国妇女婴儿带来的苦难后,立刻返回美国,经过 8 年的募捐回到北京,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妇幼医院、北京市第一所西医医院——妇婴专科医院 1917 年,妇婴专科医院与安定医院合并,更名为“ 道济医院” ,也完成了从专科医院到综合医院的蜕变;1952 年医院被北京市卫生局接管,命名为“ 北京市第六医院” (以下简称“ 六院” )并沿用至今。
百年来,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先生、著名内科专家邓家栋、著名结核病防治专家郭德隆、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于惠元等一批杰出医学家从六院走出,成为引领中国医学进步的大家;百年来,无数医学先辈也总结、凝练出了“ 道济天下,悬壶济世” 的宝贵精神,引领一代代六院人勇攀医学的高峰。
强技术 优服务 为辖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 我刚刚来到六院时,就被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所震撼,也正因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北京市第六医院院长卢艳丽说,如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三十余年兢兢业业,临床医生出身的她深知“ 病有良医” 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从‘ 病有所医’ 到‘ 病有良医’ ,‘ 强技术’ 与‘ 优服务’ 缺一不可。”
采访中,卢艳丽向《医师报》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 2023 年元旦前后的故事:王先生在家突感胸部疼痛伴汗出淋漓,家人急忙拨打“ 120” 将他送到六院救治。到达医院时,患者已处于半昏迷状态。心电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路补液⋯ ⋯ 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结合心电图的改变,医生们考虑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
时间就是生命。没有片刻的犹豫,在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且取得同意后,急诊科的医生们立刻为患者开启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一场生死竞速进入关键阶段。在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患者从急诊转运至导管室,到行急诊 PCI 手术,再到抢救成功转入病房完全恢复清醒,仅仅用时 45 分钟。卢艳丽表示,对于心脏疾病患者的救治必须做到分秒必争,这就对医生的诊疗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只有“ 强技术” 才能更好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卢艳丽介绍,“ 十四五” 以来,医院深化了 “ 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 的高质量发展思路。以X建品牌创建,激发医院发展活力。高屋建瓴统筹医院发展规划,推动手外科及脊柱外科医学中心、心肺医学中心(含胸痛中心)、妇科肿瘤中心、消化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七个中心的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与北京协和医院等 9 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协作关系,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建成“ 心血管内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医学影像中心、急诊医学科” 七个区级重点学科,东城区医学影像诊断与质控中心和东城区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为保障辖区百姓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内培外引 建设“ 学习型” 人才梯队
早在东城区“ 十三五” 卫生发展规划中,六院即被确定为东城区区域医疗中心(三级医院)。“ 人才是技术的根本,只有在不断扩充人才梯队的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将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卢艳丽表示,在培养干部方面,医院开创了 “ 四高一体” 强医梯队培养体系,将干部培养和专业结合,将四高(高职称、高学历、高道德品质、高管理能力)融合在一起,选派专业能力与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管理能力俱佳的复合型人才挂职职能部门学习,为管理团队及专业团队培养后备干部队伍。
卢艳丽进一步介绍,六院通过“ 内培” “ 外引” 两个方面来提升科室综合实力。“ 内培” 方面,医院搭建多维度学习平台,全力打造学习型团队。
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通过科室对接,派驻医生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对口科室进行为期一个月、 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的同质化管理、学习,同时定期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带团队来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