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南宁日报/2023 年/8 月/18 日/第 008 版勇担健康使命 铸就时代新功
用一片赤心 托起“ 心” 希望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师团队为患者和时间赛跑
本报记者 吴青华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具有起病急、症状凶、猝死率高的特点。为此,“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这一警句在心内科医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他们是“ 距离心脏最近的人”。在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 市三医院”)有这样一支值得广大患者信赖的医疗团队,他们长期与急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打交道,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成功治疗各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他们就是市三医院心内科医师团队。
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市三医院心内科,近距离接触心内科一病区副主任许键、心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周尔能等心内科医师,看看市三医院心内科医生如何全心全意救助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时间、挽救生命。
坚守不变初心 择一事而终一生
嘉莹是一名 15 岁的初中生,和很多花季少女一样,她活泼、开朗,努力学习。然而,嘉莹在中考体检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体检医生告诉她,这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得知情况后,嘉莹父母立即带孩子到市三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 我们给嘉莹做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她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竟然达 4 万多次,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许键介绍,但对于一个还在上学的孩子来说,每天服药预防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弊大于利,而且药物有副作用,也不宜长期服用。为此,市三医院心内科一病区电生理团队经过详细讨论后,建议嘉莹可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根治室性期前收缩。在与嘉莹及其父母一起沟通了这一治疗方案并取得他们同意后,最终,手术仅用 1 个小时就完成了,目前嘉莹身体状况良好,室性期前收缩也没有再发作,术后第二天顺利出院。
市三医院心内科一病区能够开展射频导管消融术与许键密切相关。自踏入这一行业起,许键始终坚定初心、不懈奋斗,以白衣执甲,为生命守卫。2019 年,他被医院、科室选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学习进修。在此期间,他掌握了独立开展电生理检查和治疗的技术。学成归来,他成功对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经皮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导管消融术,填补了科室技术短板。
许键表示,医生是行善的职业,通过努力,治好患者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然而,选择医生这一职业意味着要时刻与时间赛跑,为患者查房、讨论病情、开展手术,忙碌起来,正常的作息常常被打乱。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节奏,让许键的身体承受不住重压而病倒。但患者等不起,仅休息一天,他便立即回到手术台上,在无影灯下继续与病魔较量。
谈及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许键说,在心内科一病区以及他身边,有很多爱岗敬业、默默无闻的医者,他们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无私奉献,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甘洒一腔热血,牢记初心与使命,把回应群众“ 新期待”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群众的“ 烦心事” 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激励他、鼓舞他在护佑生命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不断前行。
也正因心怀这样的信念,使得市三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提升心血管病治疗技术和培养专业医疗团队上取得新进步,在成功实施心脏再同步除颤器植入术、应用“ Shockwave 震波球囊” 技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等新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用“ 工匠精神”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行医也需要工匠精神。周尔能就是在医疗行业弘扬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多年来,他不断将理论与临床实践工作相结合,刻苦钻研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