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南宁日报/2023 年/8 月/18 日/第 007 版勇担健康使命 铸就时代新功
博士团队建设聚势引领 医院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以“ 生殖、创伤、急救” 三大品牌为民生提质
本报记者 杨盛 通讯员 赵静苗 覃楚琳
“ 只有不断精益求精,才对得起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 哪怕只有一秒钟,我也要尽全力抢救病人”“ 我要以解除患者疾苦为己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做好服务工作” ⋯ ⋯ 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 市二医院”),一位位医生的声音,传递着希望的力量,托举起生命的厚重,盈耳入心。
学科发展,人才先行,固本蓄力,聚合增效。一直以来,市二医院以人才为根本,以学科为龙头,广纳英才,打造优势学科群,通过 48 名博士带头引领学科发展,激发青年创新人才“ 冒尖”,在医疗与科研一线当主角、挑大梁,发挥最大潜能,创造优秀成果,矢志攀登医学高峰,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方面的“ 急难愁盼” 问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生殖品牌 功以才成 手擎火种用生命延续生命
“ 别人看到的是细胞,胚胎师看到的是生命。帮助患者实现生育梦想,是责任,更是使命。”市二医院生殖医疗中心副主任、实验室主任许常龙博士说。辅助生殖技术,就是只要有 1%的希望,就得付出 100%的努力。
对一些家庭来说,生育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市二医院生殖医疗中心,有一对从外地来
的夫妻做孕前检查显示两人都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生育子女患重型地贫的概率高达 25%。
在该中心专家建议下,夫妻俩接受 PT 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检测,在获取正常胚胎并移植、培育后,去年 7 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这是市二医院首次通过 PT 技术助孕出生的婴儿。
手持火种点燃生命之光,这颗种子在许常龙求学时便深埋心里。2008 年,他到广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攻专业就是胚胎学。
毕业后,许常龙就一直从事人类辅助生殖临床研究工作。 “ 在试管婴儿技术中,时常需要将患者新鲜的胚胎冷冻起来,过后再进行冻胚移植。2011 年以前,我们用慢速冷冻保存胚胎,解冻复苏成功率仅有七成左右。” 许常龙说, 如果使用玻璃化冷冻载体保存胚胎, 复苏率可接近 100%,但器材依赖进口。
厚度不到 1 毫米的冷冻载体,却成为摆在许常龙面前最大的“ 卡脖子” 难题。“ 国外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于是,他带领团队向这座科研“ 高峰” 发起挑战,在一次次实验后,终于攀登上玻璃化冷冻载体技术的“ 制高点”,拿到了发明专利。“ 国产载体质量好、价格低,患者使用负担也减轻了。” 许常龙说。
人才加码、技术加持,市二医院生殖医疗中心在“ 专业赛道” 上跑出“ 加速度”。如今,该中心拥有全区唯一的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等,是目前全区获批生殖技术项目最多、最全的生殖中心。中心成立 21 年来,接诊不孕不育患者 92.4 万人次。
“ 用生命延续生命” 的奇迹,每一天都在市二医院生殖医疗中心发生。市二医院将持续建设“ 生殖、妇、产、儿、保健” 五位一体的区域生殖医学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急救品牌 广聚英才 在与时间赛跑中护航生命
凌晨 4 时 13 分,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张景昌博士的手机突然响起,“ 有一名胸痛
1 小时的患者,64 岁,心电图提示心动过速,血压很低!” 在“ 南宁市二医联体卫生院技术协作群”里,医联体大塘镇中心卫生院值班急救人员陈焕生上传了患者信息。
“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已经出现休克,属于恶性心律失常,情况紧急,马上送来手术。” 短短一分钟内,张景昌博士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通过电话和等方式给予回复。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 张景昌指导卫生院把患者血压稳定后, 连夜送往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做进一步救治,目前患者病情平稳。
去年 4 月 27 日凌晨,家住大塘镇百乐村的肖阿姨突感胸痛难以忍受,家属立即联系 120 急救中心,当地的急救人员到达患者家中进行抢救,并立即组织转运。
当接到患者转运信息后,市二医院各部门迅速协调,帮助患者绕过基层卫生院、急诊科和心脏重症监护室,直抵导管室。1 小时后,患者送达,张景昌马上进行手术,帮助患者疏通血管、放入支架,这场连接两地的“ 生死时速” 成功衔接。
通过“ 三绕行”,市二医院为患者架设了一条从家门口直达手术室的生命“ 高速公路”,急救车畅通无阻,院内外无缝衔接,多科室高效协作,给医生治病救人保留了充足的时间。
凭图断病,张景昌倚仗的不仅是一双“ 火眼金睛”,更多的是他常年扎根临床一线与心血管疾病打交道练就的“ 深厚内功”。“ 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我们是‘ 最急’ ,也是‘ 最慢’ 的医生。”张景昌说,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快速诊断到急诊手术开通闭塞的心脏血管,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面对一批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医生“ 慢慢” 陪伴,根据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市二医院,另一条与死神竞速的“ 赛道” 就设在重症医学科,这里离死亡最近,也离希望最近。
去年年初,56 岁的患者黄先生在急诊就诊过程中突发心室颤动被送入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情告急后转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进行 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危机这才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