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南宁日报/2023 年/8 月/18 日/第 008 版勇担健康使命 铸就时代新功
无悔从医选择 传承医者仁心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师团队做好传染病防控“ 守门人”
本报记者 吴青华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无论是过去三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是长期以来的各类传染疾病救治,都是一个个“ 以生命拯救生命的战场”。
这个“ 战场” 上,有一群可爱、可敬的白衣战士,他们秉承白求恩精神,或“ 上阵杀敌”,和病魔“ 死磕” 到底;或默默守护,用精湛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临床治疗一锤定音,他们就是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 市四医院”)医师团队。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 3 位市四医院第六届“ 白求恩式好医生” 获得者,从真情故事中感受她们传承发扬白求恩精神,展现医者敢于担当、勇于打破专业壁垒、为救治生命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
辛勤付出 再苦再累也值得
经常点外卖、生食海鲜及生冷水果⋯⋯日常生活中,有时吃东西不注意或者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可能会导致肝炎的发生。今年 7 月 28 日是第十三个“ 世界肝炎日”,市四医院在五号楼一楼就诊大厅及兴宁区燕子岭社区人口文化广场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市民提供一系列检查。该院肝病科副主任李芬就广西高发肝病类型进行科普。其实,给市民科普肝病知识,只是李芬日常工作中的部分内容。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芬便一头扎进肝病科病房,至今已在“ 病毒窝子” 里奋斗了 25 载。李芬记得,1998 年她大学毕业进入医院工作的第一年,主管的一位患者突发肺结核大咯血,哪怕她和同事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抢救患者,都没有将其救过来。当时因为年轻,又是从医后送走的第一位患者,李芬心理承受能力还没那么强,边哭边与护士一起帮家属整理衣物。
“ 家属也在哭,最后还是患者的女儿走过来抱着我的肩膀跟我说:‘ 医生,不要难过,我爸爸虽然走了,但没有遗憾,您已经尽力了’ 。” 李芬说,家属的这句话触动了自己的心弦,患者的理解和支持,让她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职业认同感。
“ 患者和家属能够以生命相托,我怎能不全力以赴、努力进取,回报他们的信任?” 李芬说,为此,如今的她作为一名护肝健康使者,一直致力于病毒性肝炎的学习与研究,不断精益求精,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诊治水平和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水平,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临床接触的病人越来越多,看着肝衰竭患者各种难以忍受的症状,李芬越发觉得自己的学术水平还不够,她相信只有不断学习,才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帮助这些临床患者。于是,她外出进修学成后,带回了人工肝治疗技术。2000 年,率先在广西对重型肝炎开展人工肝治疗技术,不仅填补了区域内技术空白,更是减轻了严重肝脏损害患者的苦痛,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
深耕医学,践行仁心仁术。李芬以实际行动勇攀行业高峰,不负生命重托。
生命至上 不放弃任何希望
“ 邹医生,我又来看你了。” 市四医院感染科一病区副主任邹俊曾经收治的一位艾滋病患者小杨近日来到科室,一进门就满面笑容,亲切地和邹俊打招呼。而在 4 年前,这位还在某校就读的学生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心理压力,难以用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
“ 患者得知自己感染上艾滋病时,还是个未谙世事的 18 岁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刚接受抗病毒治疗时身体又极不适应,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处于崩溃边缘。 ” 邹俊了解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情况后,对小杨的药方进行相应调整;同时从心理疏导入手,帮助他坚定信心,慢慢变得愿意积
极配合治疗,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好转。
就在邹俊以为小杨的病情已经平稳的时候,小杨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容易喘”。邹俊立即为他做进一步诊断,发现他可能有心衰方面问题,就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