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山西政协报/2023 年/8 月/9 日/第 004 版协商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基石
——省政协 “ 加强基层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多措并举破解基层医卫人才队伍建设困局
省政协常委 太原市卫生学校校长 郜宏漪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然而“ 招不
到”“ 留不住” 成为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建议:
改革基层医疗机构招聘机制。给予基层更多用人自主权,取消招考比例限制。完善医务人员招聘计划编制,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在入编、职称晋升、安家落户、科研经费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
优化基层卫生人员进修培训机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紧缺专科为重点、适合基层卫生机构特点的人才进修培训机制。探索轮转制、学分制等形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教学。用足用好对口帮扶、定向支援的政策红利,形成常态化投入机制。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使用管理制度。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内部分配机制,优绩优酬。深入职称评审改革,提高高级职称比例,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岗位差异比例控制标准。
提升基层卫生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各级政府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并重。制定出台《高层次卫技人才服务基层补贴办法》,针对不同条件给予地区补贴、学费补助、购房补贴等。
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重视培养本地人才和专项基层人才,医卫类高职院校开展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性增加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公共卫生、儿科等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契合度。
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基层卫生人才
省政协委员 山西省人民医院脊柱微创病区副主任 张挺
近年来,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积极进展,但在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
一定问题。为此建议:
深化制度改革,加强政策配套。按服务基层具体情况匹配更多编制,签订工作服务协议,保证基层卫生人才数量。在有条件的地区试行融合,从政策上允许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参加全科医师考试,通过考试后可在本区域内执业。职称评审方面,在限定执业区域基础上,可优先照顾基层,增强人才粘附性。 开展基层名医评选等常规性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和积极性。
精准定位,力求匹配。加强县域内顶层设计,以全域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为导向进行整体规划。对基层卫生人才进行短期、中期、长期培养:短期可通过下乡专家在临床工作中传帮带;中期可返聘医联体或三甲医院退休专家,特别是本乡本土专家开展持续性培养;长期是本院人员具备一定基础素养后,根据顶层设计可去三甲医院进行较长时间的专科化提升,最终培养成本地专业人才。同时,与医科院校紧密合作,进行人才的定制化培养。
重视科普宣教,提升健康意识。大力提倡养生与保健意识,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健康,节约社会成本,通过持续科普,树立现代大健康理念。将加强基层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互相融合、相得益彰,推进“ 健康中国” 建设。
加快推进县级人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介休市医疗集团院长 樊金荣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介休市是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山西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当前,县级人民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议:
在全省范围内按人口比例统一县级人民医院编制,避免县级人民医院定编的随意性。 对于目前编制严重不足的县级人民医院,可以考虑 50 岁以上的在编人员脱离编制,保留现有事业人员身份直到退休。空出的编制设立编制周转池,用于紧缺人才的引进。
积极推行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实行备案制,实行按需设岗、以岗定人、以床定补(按照床位编制数进行财政补助)。本着公开公正、信息透明、择优录用的原则,由医院自主录用,人社、卫健等相关部门备案。录用人员参考编制人员薪酬同工同酬。
建立人才梯队,避免专家扎堆造成内卷现象,阻碍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三甲医院退休专家下沉到二甲医院发挥余热。
建立良好的分级诊疗制度,避免三甲医院无序扩张,严格落实三甲医院诊疗目录,坚决杜绝三甲医院“ 揽病” 现象,坚持小病在基层,避免虹吸基层病人现象。
整合医疗资源,每个地市除市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等外,其余综合性医院按地域整合到当地的市级或县级人民医院,释放出一定编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竞争。
优化医卫人才结构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省政协委员 阳泉市政协主席 郭卫东
近年来,我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明
显改善,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建议:
注重人才增量,总量要与发展要求相适宜。探索卫生人才.编制备案制度,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把有限资源利用好。同时,充分考虑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创建三级医院要求及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发展需要,提前储备人才。探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服务人口数及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