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陇东报/2023 年/8 月/12 日/第 001 版
千钧之力尽化绕指柔
——西峰区人民医院以“ 三抓三促” 行动提升服务质量纪实
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 医院把病人的生命置于何地!如果我家人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你们医院没完!”“ 病房里还有病人,治疗一刻也不能停呀!”
两个多月前,西峰区人民医院X委书记张世玮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方方面面的责备和质疑
不断,甚至有人直接来到他办公室找说法。
这件事源于西峰区人民医院作出的一项决定:重症医学科停诊三个月,除科室主任在岗留守
外,其余医护人员全部赴外地学习。
一所肩负辖区 50 多万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可以说是保障重症病人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敢于这样做是基于怎样的勇气和考量?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来到西峰区人民医院寻找答案。
正视差距弥补短板
为“ 自我” 强身健体
对西峰区人民医院来说,三年疫情是一次大考,从医疗理念的更新到医疗技术的提升,凸显
出诸多短板,需要审慎认识、重新定位、深度改革,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
“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医院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才能消除差距,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使医院始终走在自我革新、不断提升的路上,更好地服务群众。” 西峰区人民医院X委书记张世玮坦诚地说。
今年以来,西峰区人民医院将加强重症医疗资源配置、提高重症医学科各项软硬件水平作为建设重点来抓,设置重症床位 11 张、可转换重症床位 26 张、亚重症床位 75 张,配备重症医学设备 13 台(件) 。为了加强专科团队建设,医院派出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到省内外三级医院进修培训,努力提升重症病患的救治能力。面对内外部的质疑之声,西峰区人民医院在做好耐心解释的同时,合理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全力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学习永远在路上。在医院内部,有集中培训、学术讲座、跟师学习、临床教学查房等多种学习方式;院外,派出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培训班,并选派年轻、责任心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北京、天津、西安等省外三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
将病人纳入学习行动中,是西峰区人民医院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在呼吸肾内科,医护人员不仅每月要讲一次业务公开课,还把在院和出院的患者分成学习小组,由责任医生和护士担任小组长,定期召开座谈会,教授基本自我养护知识,在群开展科普学习,在交流中及时解决患者疑问,医患之间像战友一样共同抵抗病魔。据呼吸肾内科主任张宏勇介绍,目前科室业务量较年初增加了 45%。
“ 聚焦能力短板抓学习” 是西峰区人民医院“ 三抓三促” 行动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之一。全院上下组织开展“ 思想要提升,我该懂什么” 专题学习,把“ 庆阳大有可为、应当大有作为、关键是事在人为” 列入X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的研讨内容,开展“ 医院要发展,我该谋什么” 专题演讲和专题研讨,掀起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热潮。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学习活动 17 场(次) 、专题交流研讨 1 次、业务互训 15 场(次) 、知识测试 1 次。
满足诉求精进服务
送“ 他人” 和风细雨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 我们要让患者接受科学的后期康复治疗,提高愈后水平和生命质量。” 康复医学科主任曹刚说,科室自去年成立后,他带领团队抢抓患者治疗关键期,第一时间介入神经、骨和疼痛等方面的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科学专业的康复医疗救治。
一位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瘫痪,在手术伤口还没有彻底痊愈时就开始康复治疗,
一个多月后就能独立行走,达到生活自理水平。
如今, 康复医疗科已经实现临床医学与康复一体化, 为患者临床治疗后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成为医院不断探索业务工作、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实例。
西峰区人民医院院长邵亚洲说: “ 要达到实实在在的民生效益,就要求我们多做探索、多做努力、多付心血。”
自“ 三抓三促” 行动开展以来,西峰区人民医院把弘扬“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的职业精神作为动力,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执行上真刀真枪、在效能上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