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健康报/2024 年/2 月/5 日/第 004 版新闻
抓重点盯关键 为深化医改全力打拼
——2024 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侧记
本报记者 刘嵌玥 首席记者 叶龙杰
新时代的医改“ 考卷” 已徐徐展开。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深化医改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明确了新一年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会上,各地卫生健康工作者交流经验、凝聚共识,表示将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标对表建成健康中国总目标,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推动医改向纵深挺进全力打拼。
“ 三医” 协同发展向前一步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从“ 三医” 联动改革到“ 三医” 协同发展,体现了X中央对提升“ 三医” 治理能力的更高要求。为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充分协商、精准发力,在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
过去一年,医改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巩固创新,各地深入落实X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医改,28 个省份实现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 三医” 相关工作。河北省连续 9 年以省政府名义开展市县和省直公立医院医改考核,一对一反馈问题,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湖南省将深化医改工作纳入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和省政府大督查范围,各市(州) 、县(市、区)均落实X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医改。安徽省探索建立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管理体制,统一领导“ 三医” 部门,目前已在 26 个县落地实施。
在X政主导高位推动下,各地因地制宜探寻解题路径,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湖南省卫生健康委X组副书记、副主任祝益民介绍,该省以评促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联合省财政厅遴选出 60 家医院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强化监测评价与跟踪问效;制定医院卓越服务评价指标,推广行政审批、患者投诉管理等 8 个一站式服务模式,持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设置 70 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规范危急重症患者收治流程。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等 6 个县完成为期 3 年的优质高效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其有益探索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肯定。
在医保改革方面,2023 年,我国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 640 元,绝大多数地区建立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 连续 3 年开展医疗服务调价评估。江苏省扬州市根据“ 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成本价格偏离严重”“ 临床运用较为广泛” 原则,采用综合评分法排序,同时考虑周边地区价格和群众可接受程度,动态筛选调价项目;推进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县域医共体总额预付方式,健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
为提高药品可及性,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过去一年,我国药品审评审批质效进一步提升,结构性和季节性药品短缺应对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拓广走深。上海市制定 28 条支持创新药械发展政策,完善由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共担的多元支付机制;陕西省药品许可实现“ 一网通办”“ 不见面审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范公立医疗机构线上采购,药品网采率达到 95%以上,医用耗材网采率达 100%。
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衡量医改成效的标尺。“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 84.26%,较
2022 年增长 3 个百分点。23 万名糖尿病门诊特定病种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其住院率较同期未接
第 1 页 共 3 页
受健康管理的患者低 2.5 个百分点。”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杜洪印在发言中提到的一组数据,直观反映出当地百姓享受到的改革红利。
近年来,天津市统筹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多项改革工作。以糖尿病为切入点,推行门诊特定病种健康主管责任制,实行按人头总额付费,探索建立以健康管理为目标导向的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从“ 以治病为中心” 向“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转变。
福建省通过实践证明,不断满足群众需求也是破解协同治理难题的突破口。福建省卫生健康委X组成员、副主任张小舟介绍,福建针对“ 陪护难” 问题,在全省所有三级医院推行“ 无陪护”病房,出台实施整体护理按床日分档分段收费、医保支付、财政补助以及护理员免费培训等配套政策;针对“ 看病烦” 问题,在全省推行家庭病床服务,制定“ 家庭病床远程巡诊费” 政策,2023年已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