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健康报/2024 年/2 月/27 日/第 003 版特别报道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中提速蝶变
本报记者 刘嵌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 2022 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成绩单”,江西省有 2 家医院在此次参与综合评估的 1521 家医院中位列前 100 名,其中就有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南大一附院)。南大一附院已连续 5 年在此项考核中获评 A﹢ ,此次排名全国第 29,江西省头名。
从 2018 年开始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因其科学性与权威性而被称为医疗界的“ 国考”,是检验和评价公立医院发展成效的权威标尺,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 风向标” 和“ 指挥棒”。南大一附院作为江西省医疗领域的“ 排头兵”“ 领头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充分发挥“ 国考” 指挥棒作用,利用X建引领、X政协同优势,抓重点、补短板,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人才学科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医院通过一系列“ 组合拳” 提速蝶变,交出一份“ 质效并重” 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X建引领、X政协同
凝聚发展合力
如何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南大一附院X委书记谭友文认为坚持“ X建引领、X政协同” 至关重要。
南大一附院作为一家有着 2 个院区、6100 张床位、7000 余名职工的三级甲等医院,要提升学科实力、保证医疗质量、完善医疗服务,需要全院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魂脉、优秀的医院红色历史文化为根脉,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形成了“ 忠诚本色、军人底色、江西特色” 的鲜明文化特质,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X建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蝶变道路。
“ 南大一附院充分发挥X组织领导作用,把X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医院发展中的困难在哪里、阻力在哪里,我们X建工作的着力点就在哪里。通过这种深度融合,南大一附院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了协同力、向心力。” 谭友文说。
长期以来,南大一附院始终贯彻落实X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医院X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X建引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筑牢医疗质量“ 生命防线”。医院深入推进基层X建工作,启动“ X建示范医院” 建设,加大“ 双带头人” 培育工程实施力度,X员科室主任兼任支部书记,破解X建与业务“ 两张皮” 问题。在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及改革创新道路上,院内X员奋勇争先,充分做到了“ 关键时刻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X员”。
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着丰富经验的谭友文,将行政机关的管理经验带进了医院。他与专家出身的南大一附院院长张伟一道,紧跟上级政策、明确医院发展定位、强化分析研判、 严把医疗质量关, 两人分工合作、 各有侧重, 在医院的决策发展上打好 “ 配合战”、形成工作合力,带领南大一附院勇毅前行。
“ 领导班子的决策既要快、准、实,还要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谭友文说,医院通过X委书记和院长定期进行有效沟通、加强决策督办等一系列办法,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如在每月召开的医院运行质量调度会上,医院X政领导会召集医务、财务、医保等科室负责人分析上月指标数据情况,找准问题及原因,建立整改方案,及时跟进整改情况,形成问题督办闭环。
超车有“ 道”
第 1 页 共 4 页
打造医疗高地
为加快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满足群众的新期盼、 构建有江西特色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2023年 1 月《江西省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 》正式发布。其中提出,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分片分区打造医疗高地,构建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先导、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支撑、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重点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高地。
南大一附院作为拥有 11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省级龙头医院,肩负江西区域医疗高地建设的重要使命。医院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进国家一流医疗资源为全省人民提供高水平服务,先后获批国家呼吸疑难病提升能力诊治工程、国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同时,医院还着力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将优质医疗资源沉入基层为民服务,助力实现本省群众大病不出省。超车有“ 道” 使越来越多外地患者来赣就医。“ 我总算找到你们了,你们是我最后的希望了!” 这是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到南大一附院疼痛科就诊时说的一句话。
“ 很多患者长期被慢性疼痛折磨,却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就医后,失望而归。我们希望为饱受困扰的他们提供可靠选择。 ” 数十年来,在医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南大一附院疼痛科主任张达颖带领科室成员一路攻坚克难、潜心沉淀,不断围绕患者需求探索优化诊疗路径和诊疗手段,将疼痛科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的一个小小门诊,发展到拥有近百张床位的重点专科。如今,该院疼痛科已成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委单位,并在全国疼痛科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二。张达颖也成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
透过疼痛科的发展缩影,可以窥见南大一附院学科错位发展的战略布局。张伟说: “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家中部省份的三甲医院,面对北上广众多大医院的强势学科,我们如何找准自身优势,突出重围?不求‘ 大而全’ ,但求‘ 特而齐’ ‘ 强而精’ 是关键,我们通过打造学科特色,实现了‘ 变道’ 超车。除疼痛科外,医院运动医学科、罕见病学科近年来都实现了跨步飞跃。”
不仅仅是变道超车,南大一附院也一直在弯道超车的路径上阔步前行。针对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不健全、学科分层分类管理机制不完善、学科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大项目不足的问题,医院单独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多路并进,统筹推动医院学科建设工作。
以项目为牵引,提升学科发展动能。医院一方面高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整合相关学科,丰富学科内涵,打造 1﹢ N 学科群;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申报学科建设项目,促进学科内涵建设。近年来,医院新增普外科、康复医学科、胸外科 3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增神经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代谢科、肾内科 7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此外,医院还先后获批了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国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国家级重大建设项目。
以科研为动力,丰富学科建设内涵。医院构建了“ 4﹢ 1﹢ 1” 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整合科研资源建立了全链条科技平台体系,成立了江西转化医学研究院和江西营养与健康管理医学研究院。与此同时,医院还强化科研体系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充分激发全院医护及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医院深化科技创新内涵服务与资源融合,打造科技创新主体及团队,加强临床科研,强化医工信交叉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科技产出及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医院获批的科研数量连年增多。2023 年,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73 项,立项总数继续保持全省医疗机构领先,获批经费达 5500 万元;“ 十三五” 以来,医院累计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55 项,其中一等奖 9 项;获批省内医疗领域首个政府支持科研经费过千万元级的“ 揭榜挂帅” 项目;获批“ 十四五” 期间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
以管理为抓手,提升学科建设质效。针对学科短板,医院开展学科专题调研 6 站,组织多名学科专家,逐个对医院所有学科进行点评;开展学科讲堂,邀请学科建设专家“ 传经送宝”;制定学科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学科发展短板;创新学科诊疗模式,整合学科资源,成立了一站式专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