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西日报/2024 年/3 月/8 日/第 005 版要闻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24 年 2 月 1 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江西卫生健康现代化,提出如下意
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治理、服务、科创、保障、产业等核心要素,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健康根基。
到 2027 年,健康优先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大卫生、大健康治理格局优化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科创体系优化升级, 卫生健康事业产业深入融合, 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格局基本形成,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到 2030 年,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科创能力全面增强,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到 2035 年,全省基本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成为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区、健康中国省域样板区、全国革命老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西部中医药强省引领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高地、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高地、卫生健康事业产业融合创新高地、人口发展和生育友好高地。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高效协同,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
1.坚持和加强X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卫生健康领域X建工作机制,以高质量X建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X,坚决整治和查处卫生健康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卫生健康系统基层X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X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弘扬“杏林”文化,打造新时代赣鄱生命健康文化。
2.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治理和健康共治格局。完善落实健康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细化完善有关政策和评价指标,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健康治理。深入实施健康江西行动,深化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标准化、体系化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健全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3.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机制。全面推行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到 2030 年,各县(市、区)建立高效协同的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推进机制,公共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健康影响评估实现全覆盖。
4.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领导,推动市、县(市、区)由一名领导同志分管医保、医疗、医药工作。建立完善医改重要事项会商协调机制。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二)坚持系统提升,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服务现代化
第 1 页 共 4 页
5.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强省疾控中心和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提升各级疾控机构能力水平。坚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推进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进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加强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强化县域传染病防控能力。制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药储备目录。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完善、运行顺畅、规范高效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体系。深入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危机干预。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血吸虫病、地方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和消除疟疾规范化管理,力争 2028 年我省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6.健全优质高效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区域医疗中心运行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将区域医疗中心打造成医学高地、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科研及成果转化高地,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国家、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省市两级质控中心建设。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拓展乡镇卫生院功能,合理发展社区医院,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7.推进“预、治、康”一体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实施中医医疗服务高地建设工程,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名药,推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加强基层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院应急能力。
8.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以“一老一小”为重点,推动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强化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提升慢性病综合监测水平。强化母婴安全管理,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实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深入实施妇幼健康、家庭健康和生殖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多病共治水平。
(三)坚持融合创新,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科创现代化
9.健全卫生健康科创体系。打造卫生健康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架构,加快产出一批重大战略成果。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健全政府投入为引领、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为主体、市场化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具备科研能力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每年科研经费投入不低于年度医疗总收入的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