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改革报/2025 年/5 月/11 日/第 001 版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
让家门口有“ 医” 靠
本报记者 安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其布局建设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聚集变化、群众健康需求等动态调整。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3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和谋划编制“ 十五五” 规划提供依据,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好、建设好、使用好。
以基础薄弱地区为重点【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
分阶段实施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和行政区划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总体呈现农村减少、城市
增加的情况。
“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还将持续面临新的形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一是乡村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深,现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和布局需要优化调整;二是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现有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能更好满足需要;三是边境县、山区、牧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便利性可及性有待改善。此外,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和乡村形态变化,需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不同规模和标准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建设。
《指导意见》明确,以基础薄弱地区为重点,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统筹当前和长远,综合考虑城乡融合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 强调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 防止一刀切, 出现服务 “ 空白点”,也要避免资源闲置浪费,让广大居民能够就近就便获得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