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旅游报/2024 年/1 月/10 日/第 002 版要闻
锚定新目标 叫响“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
——访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X组成员、副厅长卢锡超
本报记者 李志刚 通讯员 周凤文
不久前,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召开,提出新时代“ 六地” 目标定位。“ 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被列为“ 六地” 目标之一。接下来,辽宁将如何锚定新目标,擦亮“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 品牌?日前,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了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X组成员、副厅长卢锡超。
问:“ 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是辽宁提出的新时代“ 六地” 目标之一,这对辽宁文旅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
卢锡超:2023 年 6 月召开的全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提出,推进辽宁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久前,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新时代“ 六地” 目标,是对辽宁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命题,也是全省文旅战线广大X员干部踔厉奋进、勇毅前行的动力。
打造“ 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就是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内涵,用好山水、冰雪、滨海、温泉等自然生态资源,突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基础优势。要提供人民群众喜欢、市场认可的高品位文旅产品。要统筹整合文体旅优质资源,释放优势潜力,激活市场主体,创新体验场景,丰富特色业态,提升服务能级,积极“ 锻长板、补短板”,推动文体旅全业态、全产业链提质升级、融合发展。
问: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已经确定,辽宁将如何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打造“ 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
卢锡超:打造“ 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在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高目标、更强力度、更大成就,要让“ 示范地” 成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金字招牌。文体旅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资源共享、相互赋能、协同作战。打造“ 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核心任务就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主要路径有三方面:
一是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辽宁在文化、体育和旅游等方面潜力巨大,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典型示范,盘活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资源,打造经典文物主题游径;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海岛游、边境跨境游、露营自驾游等,全面推进东北亚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是依据市场新变化新需求,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场景,提升文体旅消费能级。充分利用高科技优势,培育休闲度假、夜间消费、户外运动、赛事旅游、文旅装备、电子竞技等体验式消费场景。
三是提升市场主体运营能力水平,推动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力争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品牌创建上取得新突破。打造“ 跟着赛事去旅行”“ 寻味美食去旅行”“ 嬉冰雪 泡温泉 到辽宁 过大年” 和“ 乡约辽宁”“ 海上游辽宁”“ 游购辽宁” 品牌项目。叫响“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 宣传口号,持续提升辽宁文化和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问:要打造“ 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冰雪旅游是重要板块之一。面对冰雪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辽宁如何不断提升竞争力,实现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