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山东商报/2024 年/11 月/6 日/第 013 版区县
以文旅铸魂 商务区昂起“西兴龙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 通讯员 杨兆鹏
相传,唐代开国名将秦琼在槐荫亲手植槐,这片土地故而因“国槐泽荫”而得名。如今,槐荫凭借其高速铁路网络的枢纽位置,成为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应运而生。商务区正以“文旅铸魂” ,以“西兴龙头”的姿态昂首向前,在这座兼具厚重文化与浓郁现代气息的“老城”中迈出坚实的发展步伐。
商务区的文化脉动
阳春三月,央视《唐宋八大家》栏目组走进位于槐荫区的济南图书馆。
未曾进门,宋代文豪“曾巩” (保剑锋饰演)便震撼于眼前由省会大剧院、济南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组成的气派又现代的建筑群, “这里是千年以后的齐州——济南,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济南的一个文化中心。 ”主持人撒贝宁的一番介绍道出了这块区域的地位与价值,这里也是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
历史已穿越千年,这片古老的土地多姿多彩的故事仍在继续。
120 年前,胶济铁路通车,济南自开商埠,槐荫成为对外开放的“内陆经济特区” ;16 年前,伴随着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开工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建成通车、60 余座高端楼宇拔地而起……曾经的“老城”已是“新城”模样。
尽管城市在变,但槐荫依然顺从基因里的文化脉动,紧紧锚定“泉城文化艺术会客厅”建设目标,先后引入省会大剧院、济南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以及山东省科技馆和江北最大、济南首家蜡像馆——帷幕蜡像馆,山东省文联与济南市京剧院、歌舞剧院等一系列文化专业院团纷纷入驻。一条南北贯通的文化轴线赫然形成,辐射服务于省会都市圈及周边近 2000 万人口。人们来来往往,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城市功能更加完备、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槐荫区果断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于今年 2 月举办了“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