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文化报/2025 年/1 月/8 日/第 002 版特别关注
2025 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交流发言摘登
本报记者 于帆 整理
天津
坚持“ 三个聚焦” 做到“ 三个实现” 持续推动优质文旅资源直达基层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X组书记、局长 于鹏洲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 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 的文旅新体验,有效推动优质文旅资源直达基层, 持续打通文旅服务 “ 最后一公里”。 天津 2024 年接待国内游客 2.61 亿人次,同比增长 10.6%;国内游客旅游花费 2798 亿元,同比增长 26.3%;国内游客人均花费 1072 元,同比增长 14.0%。
聚焦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文旅供给。一是摸清家底。聚焦“ 三新”“ 三量”,即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建立完善“ 三库一网”,即文旅资源库、项目库、人才库和工作协同联动网信息化平台,建设横跨文艺、文博、图书、民俗、生态、景观等领域,纵达市、区、街镇三级的文旅资源体系。二是发掘主题。围绕热点地标天津世纪钟重新敲响,塑造“ 天津始‘ 钟’ ‘ 响’ 你” 文旅主题,打造“ 上山下海、漫游津城,一核两翼、多点开花” 的文旅新格局。举办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推出系列暖心服务和优惠举措,满足群众文化新需求和文旅新期待。三是推陈出新。充分发掘历史街区、风貌建筑、洋楼资源等元素,将近现代感与当代时尚相结合,精心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丰富文化场景,推动空间优化、品质提升、业态升级。
聚焦平台搭建,实现走近群众。一是推动展演展示。鼓励专业院团走出剧场、精品展览走出展厅、馆藏文物走出库房,打造“ 桥见海河”“ 最美街角”“ 邂逅浪漫” 三大品牌,让艺术家和文艺作品来到人民群众身边。成功举办 2024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搭建全产业链对接合作平台,吸引 2000 家企业来津参展参会,参与人次达 28.2 万,线上线下交易额 3.9 亿元,项目签约额 300.7 亿元。二是推动惠民利民。将“ 经典惠民演出季” 和“ 市民文化艺术节” 纳入天津市 20项民心工程, 组织全市 100 余支文艺队伍、 2000 余名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 举办 “ 文化进万家”“ 戏曲进乡村”“ 地铁流动博物馆” 等文化“ 七进” 活动,让广大群众尽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策划推出“ 当日往返游”“ 周末串门游”“ 长假深度游” 三大系列线路。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文物主题游径。2024 年,共举办惠民演出近万场、展览 567 个、群文活动 1.3 万余场次和 57 场大型演唱会,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都精彩。三是推动夯基强基。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 欢乐过大年”、非遗联展、戏曲展演季、房车巡游等特色活动,推动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文旅资源更优配置。发挥街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示范带动作用,促成有条件的文化站与文艺院团、文博单位、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交流合作、双向互动,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工程,开展全市 12 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通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举办天津文旅宣传推广活动,策划举办天津文旅港澳宣推活动,提升天津文旅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
聚焦机制创新,实现有力有序推进。一是强化统筹协同。坚持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抓总、整体统筹,旅游集团、北方演艺集团两个龙头企业主动承接、支撑引领,16 个区错位发展、融合共赢,全市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集团主动参与、有效协同,构建“ 大文旅” 格局,实现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上下贯通、共同发力;深入实施天津市《关于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 主客共享” 文旅体系,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
第 1 页 共 8 页

持续的文旅供给直达基层服务。二是培优队伍力量。一手抓高等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手抓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借助智能化手段,有效对接文旅资源供给与需求,推动文旅资源直达基层更为精准、科学。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挖特色资源,丰富文旅场景,规范旅游市场,持续激发旅游消费活力,更好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山西
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聚力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王爱琴
近年来,山西文化和旅游系统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发展,聚力建设具有三晋文化烙印、彰显黄河文化精髓、传承文明互鉴的文化高地,集中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迈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坚实步伐,奋力谱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 山西篇章”。
坚持战略引领与专项研究并重,在强化黄河文化政策保障体系上发力。加强黄河文化研究发掘,推动成立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山西省黄河文化艺术研究院、山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等黄河文化研究机构。组织完成《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传统文化研究》 《山西省沿黄精品景点建设研究》等黄河文化研究课题。相继印发《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山西省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山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配套出台《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 ,形成高质量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与实践指引。
坚持创新保护与传承发展并重,在深化弘扬黄河非遗上发力。秉持“ 两创” 方针,实施黄河非遗“ 启明星计划”,制定实施急需保护的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方案,让非遗“ 活” 在当下。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 山西非遗蓝皮书”,开展黄河流域非遗资源普查,建立非遗数据实验基地,推动实现非遗系统性数字化保护。打造河曲、碛口等黄河流域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晋中国家黄河流域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黄河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实施非遗品牌焕新计划,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创建 3 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设立 14 家省级基地,成立乡宁金砂紫陶技艺工坊、河东花灯制作技艺工坊等 300 余家非遗工坊。成功举办黄河非遗大展、非遗博览会,发布黄河风情非遗之旅线路,让游客畅享非遗盛宴、共赴非遗多彩之旅。
坚持历史维度与产业视野并重,在打造黄河文旅廊道上发力。全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廊道。深入实施“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开展襄汾陶寺、兴县碧村、芮城坡头等遗址考古发掘。2024年 11 月 12 日,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借助《黑神话:悟空》爆火契机,开展“ 跟着悟空游山西” 主题活动,打造黄河古建 IP。对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联合陕西省创建壶口瀑布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推动关公故里文化景区列入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 沿黄 4 市串联打造 169 个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其中国家 5A级旅游景区 5 家、4A 级旅游景区 65 家,构建起黄河流域标志景区。发展沿黄公路新兴业态,建成总里程 4176 公里的“ 黄河一号” 旅游公路,串联 218 个景区景点,打造 3 个文旅康养集聚区、
17 个文旅康养示范区、45 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配套建设集旅游驿站、集散中心、观景平
台、房车营地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让游客深度体验黄河文化。
坚持凝心铸魂与展示形象并重,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上发力。坚持用新时代话语体系讲述黄河故事,以文艺精品铸魂聚力,推出交响乐《黄河》 、舞剧《吕梁英雄传》等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黄河文化优秀文艺作品。实施“ 文化传播者” 计划、“ 100 件山西文物读中华文明史” 等主题系列宣推,推出《黄河》宣传图册,用品牌宣传激发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活力。在沿黄主要节点城市成功举办旅发大会、大河论坛· 黄河峰会,以重大活动定向助力黄河文化传承弘扬,
第 2 页 共 8 页

向国内外讲好黄河故事。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保护、传承、弘扬上发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深入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廊道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打造一批沿黄旅游新兴产品、业态,推出适应不同需求的黄河主题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开展非遗品牌焕新计划,开发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打造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实践地、非遗街区、非遗工坊。三是实施优秀剧本、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优秀文艺评论文章等扶持计划,创作一批蕴含山西元素、彰显黄河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出成果、出人才。四是依托宣传矩阵提升黄河文化品牌影响力,讲好黄河故事,聚力打造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
辽宁
?守正创新 向海图强 全力打造“ 中国最北海岸” 休闲度假旅游带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X组书记、厅长 刘伟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强调,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辽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兄弟省区携手推动“ 冷冰雪” 变“ 热产业”,同时转身向海,全力打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蓝色引擎”,为扩内需、促消费、增就业、保增收开辟崭新蓝海。
2023 年,辽宁沿海 6 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占全省的 56.5%和 54.7%,预计 2024年同比增速均超 30%。我们着力推进“ 海洋—海岛—海岸” 立体开发,创新发展辐射东三省、面向东北亚、融通东南海的海洋旅游业,全力打造“ 中国最北海岸” 休闲度假旅游带。
多元立体开发,构建海洋旅游新格局。一是开发海洋旅游产品。着力发展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邮轮母港作用,2024 年 3 月,“ 翠德丹” 号载着 47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多名游客靠泊大连,今年将有 3 艘日韩航线邮轮从大连始发。辽宁成立省邮轮协会,联合吉林谋划途经韩、日通往俄罗斯的国际邮轮航线。二是丰富海岛旅游业态。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长山群岛为牵引,推出观鸟赏豚、激情海钓、游艇基地、旅居民宿、环岛赛事、低空飞行等海岛旅游新业态。三是提升滨海旅游品质。注重科技赋能,推出文商旅综合体大连冰山慧谷熊洞街;注重文化赋能,推出辽西文化走廊行浸式夜游体验项目《就在宁远》 ;注重体育赋能,打造大连梭鱼湾足球场、锦州国家级帆船帆板运动基地、盘锦红海滩国际马拉松等滨海旅游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