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 年/1 月/19 日/第 008 版专题
探索新路,化解超大城市消防难点
——广东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力维护城市安全纪实
本报记者 黄雄 张移珍 通讯员 王碧璇
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座有“ 经济总量大、人口密度大、建筑体量大、商事主体多” 等特点的超大城市,实际管理人口超过 2000 万,并且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该市消防安全治理压力大、任务重。
对此,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紧盯基层防灭火力量的薄弱处,科学防控、系统治理,依托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救援所、街道办事处打造基层消防监督执法“ 三驾马车”,全面夯实“ 站点布局、指挥调度、实战能力” 三个基础,推进“ 五分钟消防救援圈” 建设,不断健全基层消防治理防、救两套体系,电气火灾防范、新能源、智能消防头盔、应急通信等领域创新成果在全国走在前列,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消防安全发展新路。
全方位开展基层监管
走街串巷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进企入园进行隐患排查、监督执法⋯⋯在深圳市,各消防救援所将消防监管触角真正延伸至基层末梢,筑牢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防火墙”,排除消防监管盲区和死角。
近年来,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提请市政府签发《关于研究加强消防工作的签报意见》 ,全面部署基层消防工作,依托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救援所、街道办事处打造基层消防监督执法“ 三驾马车”,构建全方位基层消防安全监管体系。
具体来说,区消防救援大队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职能,负责组织、协调全区消防工作,督促指导行业部门、街道办事处、消防救援所开展消防工作,监管全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承担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事故调查处理等相关工作。
该市 78 个街道成立消防救援所,配备 1074 人,接受区消防救援大队和街道办事处的双重管理,负责抓好监督检查、投诉核查、消防宣传、火灾调查等工作,管理调度辖区小型消防救援站,对辖区除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外的一般单位实施监督检查。将涉及老旧建筑、小型场所等“ 八类场所” 的 26 项消防执法事项委托给街道办事处实施,解决了以往街道消防工作“ 无抓手、不闭环” 的实际困难,并将 22 大项 71 小项符合“ 直观性、危险性、无序性” 的消防安全隐患纳入网格巡查内容,基本实现“ 小隐患不出社区、大隐患不出街道”。
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基层消防治理的有力保障。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动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启动政府专职消防员、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等立法工作,明确各级各方消防安全责任。比如, 《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新增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推动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建设,列举禁止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蓄电池停放、放置和充电的地点,并明确法律责任,回应民生关切。
修订后,该支队联合有关部门启动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产品质量“ 快速检测+监管执法” 专项行动,开展 1200 余批次的电动自行车快检任务严格监管整治;依托专班联动协作机制,通过集中夜查、日常排查、联合整治等方式,累计发动行业部门、消防救援所、街道办事处等力量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 2.1 万辆;年内新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 9000 余处、充电设施 2 万余个。
此外,深圳市还不断推行行业标准化管理,出台《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
第 1 页 共 5 页

《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加快民宿、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等重点场所地方标准编制,推进各行业部门建立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以满足深圳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需要。
高层建筑的防灭火工作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深圳市共有 3.2 万余座高层建筑,其中 100 米以上的有 1078 座、250 米以上的有 27 座。
对此,该支队制定印发深圳市《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9 条措施》 ,联合市住建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和做好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 ,发布《超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指南》 ,以华南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为试点,推进开展高层消防安全标准化创建及智慧化消防防控工作,压实有关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2021 年 12 月至今, 该支队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和全市高层公共建筑教学培训式检查,对全市 27 栋 25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进行评估检查,共发现并消除隐患问题 1995 处;评估 250 米以下高层建筑 62 栋,发现并消除隐患问题 754 处;开展 100 栋高层建筑和 100 个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建立“ 一楼一档” 专项档案,接下来,将全覆盖到该市所有高层建筑。
2023 年,深圳市各级力量检查、巡查单位场所 165 万余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58 万余处,立案查处 1761 宗,同比分别上升了 79.75%、65.73%、96.06%,执法力度持续加大。
聚焦快速救援和专业救援
深圳作为超大城市,有各类建筑物 67.4 万栋,超大城市体量带来的各类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据悉,2019 年以来,深圳市年均发生各类涉及消防救援警情 26600 余起,其中火警 6900 余
起、抢险救援 10000 余起、社会救助 6500 余起。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如何更好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队伍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聚焦快速救援和专业救援两个目标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灭火救援作战编成、执勤训练规范化及“ 五分钟消防救援圈” 等多项工作均作为全国试点模范工程,同时,该支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执勤训练工作先进支队。
该支队全面夯实站点布局、指挥调度、实战能力“ 三个基础”,深化“ 五分钟消防救援圈”
建设,从布得密、调得快、灭得好三方面入手,提升队伍整体灭火救援效能。
在“ 布得密” 方面,该支队按照“ 一社区一站点” 的原则,优化站点布局,全力打造了“ 82个中心站+442 个小型站”的快速救援体系,火警到场平均用时从 2019 年的 14 分 46 秒缩短到 2023年接近 5 分钟,该市“ 五分钟消防救援圈” 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该支队全面推广“ 一短三快” 初战救援机制,将全市小型消防站纳入 119 指挥中心直接调度,加强智能接处警系统升级和接警调度模式优化,当前已实现报警定位、智能语音识别、一键式调度等功能,接报火警平均立案时长已缩减至 45 秒,有效提高调度指挥的效能,实现“ 调得快”。
按照“ 统管、统训、统战、统调” 的队伍建管模式,该支队在确保小型消防站核心职能履行的基础上,深入推行小型消防站“ 六个定位”,这“ 六个定位” 是灭火救援执勤点、防火巡查落脚点、宣传工作着力点、按纲建队延伸点、密切联系群众共建点和消防形象展示点建设,进一步延伸基层消防治理的触角以及拓展消防服务职能。该支队结合灾害事故特点开展实战实训,切实提升小型消防站初战处置能力水平,达到“ 灭得好” 的目标。
探寻生命迹象、破拆垮塌楼板、加固承重结构、转移被困人员⋯⋯楼宇倾斜,碎石遍地,救
援人员使出十八般武艺,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营救行动。
2023 年 5 月,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举办地震(建筑坍塌)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着眼“ 抗大震、抢大险、救大灾” 实战需求,集结了 12 支消防救援队伍共 248 人开展实战练兵,有效检验了消防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和专业救援能力。
近年来,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特殊建筑物(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城市综合体)火
灾扑救、水域救援、石油化工处置、地震(建筑物坍塌)救援、山岳(高空)绳索救援等省、市
第 2 页 共 5 页

级专业救援队伍。同时,各区级大队结合辖区特点组建相关专业救援分队。
特殊建筑物火灾扑救专业队共设置侦查搜救、灭火冷却、破拆排烟等作战单元,将平安金融中心、京基 100、华润大厦等全市最高、最大、最难的建筑物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提升特殊建筑物灭火救援效能。
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方面,高层建筑专业队利用无人机确定着火层位置,快速出枪控火,快速破拆排烟,云梯举高救人,各个单元明确分工、协同作战,防止火势扩大蔓延。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方面,地下空间专业队利用切割机、机动排烟机、照明导向绳等装备,通过安全管控、侦察搜救、灭火冷却、装备转运等手段,实现第一时间对人员转运、排烟、冷却降温。大型城市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