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大理日报(汉)/2025 年/1 月/16 日/第 003 版特别报道
大理市——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 砥砺奋进谱写新篇
大理市委宣传部
2015 年 1 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 作出了 “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的殷殷嘱托,此后多次对大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 对大理寄予殷切希望, 为大理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十年来,大理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提升民生福祉的磅礴力量。全市呈现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局面,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牢记殷殷嘱托 众志成城守护绿水青山
十年来,大理市始终坚持以洱海高水平保护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打好蓝天、碧
水、净土保卫战。
按照“ 四治一网” 开展“ 五项整治”,统筹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 七大行动”“ 八大攻坚战” 和十项重点工作,全面实施“ 六个两年行动”,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 三治一改善” 治湖部署, 系统实施 “ 8 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 久久为功打好洱海保护治理系列攻坚战, 不断把 “ 两山” 理论在大理的生动实践引向深入。实施流域截污治污、环湖生态搬迁、“ 三禁四推”、生态廊道建设、海东面山绿化等重大工程,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实现闭合运行、达标排放,洱海保护治理由“ 一湖之治” 向“ 全域之治”“ 生态之治” 转变。统筹推进洱海流域“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洱海流域被纳入全国第一、二批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2021 年洱海水环境综合整治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见成效典型案例,被誉为“ 水质风向标” 的海菜花重新在洱海连片开放。
大理市获云南省首个“ 国际湿地城市” 认证提名,大理苍山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为“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的自然美景再添底色。
坚持绿色理念 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年来,大理市坚持把“ 生态+” 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着力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后劲,全市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 2015 年的 333.83 亿元,增加至 2023 年的 546 亿元,年均增长 6.3%。三次产业比从 2015 年的 5.3:40.6:54.1 调整为 2023 年的 5.6:28.4:66.0。
以打造世界一流“ 洱海绿色食品牌” 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建设,发展绿色生态种植 86.76 万亩,累计认证“ 三品一标” 农产品 402 个,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1 户,大理市获评“ 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
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深走实,企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嘉士伯易拉罐智能化生产线、娃哈哈数字化全自动绿色饮料生产基地等 87 个项目建成投产,下关沱茶等 7 户申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美登印务等 28 户申报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顺丰洱海环保等 38 户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 下关沱茶、欧亚乳业荣获工信部第一批“ 工业强国少年行” 工业文化研学活动任务承担机构。云南省下关茶厂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大理州纺织厂认定为云南省首批工业遗产。欧亚乳业灭菌乳、大
第 1 页 共 3 页

理来思尔发酵乳认定为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长城(云南)制造基地建成投产,科大讯飞等 36 户企业签约入驻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