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通日报/2024 年/3 月/19 日/第 A06 版专版
中共启东市委关于省委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中国共产X启东市委员会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省委第六巡视组于 2023 年 6 月 27 日至 8 月 31 日对启东市开展了巡视,并于 10 月 11 日进行了反馈。按照X务公开原则和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巡视整改组织领导情况
启东市委坚定扛起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把做好巡视整改工作作为全市重大ZZ任务,认真对
照反馈意见,查问题、找根源、定举措,切实将整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提高ZZ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市委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省委第六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一办三组”,加强经常性调度,把落实巡视整改工作作为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的实际行动,全力答好巡视整改“ ZZ大考”。
二是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整改落实。制定印发《中共启东市委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市委书记切实担负起巡视整改“ 第一责任人” 责任,持续加强对巡视整改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形成问题清单,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逐一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时限,确保责任压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统筹兼顾,注重系统推进。坚持系统观念,将巡视整改融入市委中心工作,把抓好巡视整改工作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认真履行管X治X责任、全面从严治X结合起来,不等不靠、积极作为,立行立改抓落实、举一反三抓整改、 标本兼治抓长效, 切实把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促进启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
二、整改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关于“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够扎实有力” 方面
1.关于“ 学用结合不够、实效性不强” 问题的整改。
(1)一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开展“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 大讨论,市委常委带头讲好专题X课,带动全市上下入脑入心学思想。深刻剖析正反面典型案例经验教训,联动开展专项整治,教育引导广大X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 四下基层” 制度,深入开展“ 建言献策” 活动。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提升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市委带头示范引领,丰富学习形式,2023 年 6 月以来共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 15 次、交流研讨 23 人次。制定对各区镇(街道)、市级机关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工作提示,加强巡学指导和互查互评,推动基层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2)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用好国家、省市政策工具箱,出台促进经济向好走强系列政策,制定经济率先整体好转 60 条、向好走强 50 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32 条,大力实施开放水平、产业能级、科创活力、宜居品质、生态颜值、幸福指数等六大攀高行动,高水平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2023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47 亿元,同比增长 6.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19.97 亿元,同比增长 9%,获评首批全国县域商业“ 领跑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60041 元、 34743 元, 同比增长 5.1%、 6.9%。 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市)第 21 位,较 2022 年前进 2 位。
第 1 页 共 6 页
2.关于“ 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口号多、成效不明显” 问题的整改。
锚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 高质量融入一体化、高水平共建协同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启东新实践中攀高争先” 奋斗目标,印发《启东市“ 深化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推动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 行动方案》,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获评“ 苏商投资首选城市”。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运营质效稳步提升,启东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 沪通快航” 常态运营,首条集装箱国际航线成功开通,吞吐量达 10 万标箱。北沿江高铁启东段超序时推进,洋吕铁路建成通车。高效承接上海、苏南产业溢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58 个,启东· 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首开区竣工交付,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签约落户,中小城市研究院长三角研究所挂牌成立,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运营。创新设置政务服务驻沪办事点,“ 跨域通办”“ 跨省通办” 事项不断丰富,惠及沪启两地企业群众。
3.关于“ 经济发展质效不佳” 问题的整改。
(1)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深刻变化,主动顺应财税收入征管新形势,在继续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同时,围绕全年预算收入目标任务,不断加强收入组织工作,努力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2023 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5.01 亿元,同比增长 11.7%,总量列全省各县(市)第 11 位,较 2022 年前进 1 位。
(2)始终把利用外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外资攻坚突破活动,围绕存量、新增和可利润转增资三类项目,深挖利用外资潜力。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全市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建立“ 1+8” 重点经济工作专班,高位推动、高效调度经济运行,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企业及时指导、精准服务,充分释放企业产能。
4.关于“ 项目招引力度不够大推进不够快” 问题的整改。
(1)扎实开展“ 招商引资提升年” 活动,召开首届启东发展大会,构建立体化招商网络,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2023 年共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103 个,其中百亿级项目 2 个,5亿元(3000 万美元)以上项目 45 个。
(2)牢固树立“ 项目为王” 理念,强化项目预审,严把项目招引“ 源头关”,健全重大项目市领导挂钩联系、专人专班负责等制度,持续提升项目支撑力、产业集聚力、环境竞争力。全面推行工业项目“ 拿地即开工”“ 竣工即投产” 审批,投入使用“ e 启跑” 产业项目全流程服务平台,保障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5.关于“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问题的整改。
(1)成立土地出让工作专班,注重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并举,系统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出台《2023 年项目建设“ 回头看” 专项考核办法》,通过系统梳理,构建空间再造信息库,积极引导各区镇全面梳理辖区内工业项目用地、能耗、销售、税收、用工等基本情况,加大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力度。
6.关于“ 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 问题的整改。
(1)以创建省创新型示范县市为引领,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 四链融合”,让科技创新这个“ 关键变量”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 最大增量”。2023 年,我市获评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县域,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 9 位。
(2)组建金北翼科创集团,强化与大院大所深度合作,建强科创平台,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 太原科技大学启东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签约落户, 启东 (上海) 协同创新中心投入使用。 2023 年, 全市实施产学研项目 208 个, 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 7 家;完成国家级孵化器认定 1 家、省级孵化器认定 1 家,获评省级众创空间 2 家。
7.关于“ 安全生产风险多” 问题的整改。
(1)印发《全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聚焦危化品、城镇燃气、道路交通、海洋渔业等领域,全面排查整治重点场所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
第 2 页 共 6 页
固提升年行动,开展公共安全重大隐患“ 三清” 专项治理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积极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重大风险管控到位、重大隐患闭环整改到位,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盯紧近年来事故暴露出的渔业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深查、细查、严查,补短板、堵漏洞、扫死角,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8.关于“ 开发园区布局分散” 问题的整改。
学习借鉴苏州园区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成立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区域一体化建设及部分国企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持续深化“ 一区多园” 管理模式,探索实施开发园区区域布局和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路径。
9.关于“ 开发园区经济发展质效低” 问题的整改。
结合开展“ 进千企、解难题、促发展” 活动,指导各区镇对工业集聚区企业进行大走访,全面盘点工业用地生产发展现状,进行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聚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完善配套,组织对低效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推动乡镇工业集聚区加快转型升级。一是启东经济开发区咬定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深化区域一体化建设,持续放大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优势,不断提升园区企业亩均产出效益。二是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聚焦临港产业体系建设和港口能级提升,制定实施《重点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管理办法》 ,着重抓好重点企业产出。围绕“ 一主两新两特” 园区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夯实发展后劲。三是生命健康产业园系统推进资源整合重组与产业优化升级,既鼓励支持现有企业技改转型,又全力盘活关停企业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以大健康和新材料“ 双引擎” 实现“ 凤凰涅槃”。
10.关于“ 开发园区规模偏小” 问题的整改。
(1)省级开发园区强化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引擎作用,不断夯实税基、拓展税源,多渠道组织财政收入。 2023 年, 启东经济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64 亿元, 占全市总量的 10%;吕四港经开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61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 11%。
(2)围绕重点园区产业现状和发展定位,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命健康产业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