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3小班艺术活动方案
2023小班艺术活动方案(精选6篇)2023小班艺术活动方案 篇1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有趣的图形”主题活动。中班幼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我们组织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发现不规则线条画里的几何形状,寻找出不同的小鱼图形,并能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添画。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黑板,示范用线条画1张(内含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装饰好的不同形状和不同装饰方法的小鱼范例4条。 2.线条画5大张(内含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黑色勾线笔人手1支,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线条画范例,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这是一张神奇的线条画,在画里藏着许多秘密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再仔细看看,线条画里还有和它一样的形状吗?线条画里有其他的形状吗? 教学建议:在幼儿发现一种图形后,引导幼儿继续寻找相同的图形,进行归类;鼓励幼儿在线条画中寻找和发现不同的几何图形。 2.游戏导入,示范寻找和添画出鱼的图形。 (1)师: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许多调皮的小鱼就躲在这些形状里,跟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呢,你找到它们了吗? (2)教师示范在其中一张线条画中添画出小鱼外形。 ①师:老师已经找到一条小鱼了,想不想看看它躲在哪儿?(教师示范找一条长方形的小鱼,添画出小鱼的眼睛、嘴巴、鳍、尾巴) ②师:__形的小鱼找到了,刚才老师添画了什么,就变成了小鱼了? (3)幼儿尝试寻找不同的形状,添画小鱼外形。 ①师:其他形状里也藏着很多小鱼呢,谁找到了?试试把它们画出来吧。(请两名幼儿在线条画中指出小鱼,添画眼睛、嘴巴、鳍、尾巴) ②小结:线条画里藏着圆形的小鱼、三角形的小鱼、长方形的小鱼、半圆形的小鱼。 教学建议:在教师示范添画小鱼外形时,如果有幼儿提出他已找到小鱼,则请幼儿来示范添画,教师可在一旁提示要添画完整,可用“哪里是小鱼的头”、“小鱼的眼睛在哪里”、“看看小鱼还少了什么”等进行提示。请幼儿来尝试寻找和添画时,提醒幼儿寻找与范例不一样的图形小鱼,两名幼儿可同时添画不同形状的小鱼,这样节约其他幼儿等待的时间,又给幼儿多种形状的小鱼外形的感受。 (4)出示装饰好的小鱼,贴在相应的图形上。 师:我也找到了几条小鱼,你们瞧,这是圆形的点点鱼、三角形的波浪鱼、长方形的斜线鱼、半圆形的小花鱼,它们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啦。 教学建议:装饰好的小鱼尽量选择小图形,因为大多数幼儿在示范时喜欢找大的图形,这样装饰好的小鱼贴在相应图形上,就不会遮住幼儿之前的范例,能较好地尊重和展示幼儿的创意。 3.幼儿操作,寻找和添画鱼的外形。 (1)师:你们想不想找小鱼?在桌上的线条画里还藏着许多各种形状的小鱼,里面还有跟黑板上不一样的图形呢,找到小鱼后就帮小鱼画出头、眼睛、鳍、尾巴,还可以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们赶紧去找一条吧。 (2)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要添画完整的鱼,画得快的幼儿可用水彩笔添画鱼身花纹。留意找到不同图形的小朋友的作品。 教学建议:幼儿操作的线条画比范例多了梯形和椭圆形的图形,给幼儿更多挑战和迁移经验的机会。重点引导幼儿寻找小鱼图形,并添画完整,鼓励幼儿寻找多条不同形状的小鱼。 4.拼图欣赏,分享图形变化的小鱼。 (1)拼图游戏。 与幼儿一起将操作桌子拼起来,使画面变成大拼图。引导语:中间的小朋友站两边,小鱼小鱼找朋友,变成一张大拼图。 (2)分享交流。 师:线条画里藏着的各种形状的小鱼被我们找出来了,谁找到了跟黑板上不一样形状的小鱼?有趣的图形能变出有趣的小鱼,你最喜欢哪条小鱼? 师:喜欢找小鱼吗?线条画里还藏着很多小鱼呢,我们把画带到班级里去,继续找小鱼吧。 教学建议:拼图游戏时,可请幼儿帮忙一起拼桌子,让他们亲历自己的作品变成大拼图的神奇和惊喜;分享交流可用自己介绍、相互推荐、教师提示的方式讲评,结合现场情况,帮助幼儿提升创作经验。 活动延伸 1.将作品展示在班级美工区墙面上,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寻找“藏在图形里的小鱼”,继续创作,让大拼图更加完满。 2.可在美工区提供其他形状的图形纸,开展“图形变小鱼”活动,并展示孩子的作品,巩固认识多种图形,进一步分享添画和装饰的方法。2023小班艺术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活动中尽情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儿童节的乐趣; 2、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儿懂得“分享”。 4、对小朋友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时间: 20__年5月日上午9:30――10:45 活动对象: 兰铁三幼小一班全体幼儿、教师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活动主持: 董老师、黄老师、杨老师 活动准备: 1、发通知给家长,请家长协助支持,带来各种水果和蔬菜。 2、教师对水果、蔬菜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布置场地:班级桌子清洗摆成方形,铺好台毯,展示幼儿带来的水果造型。 2、分类进行操作,讲小朋友分成清洗组(蔬菜水果的清洗)、制作组(蔬菜水果的切割)、加工组(水果沙拉的制作)。 3、健康教育:水果有什么营养,如何正确吃水果。 4、冷餐会 a,冷餐会注意事项:果皮、垃圾放到盆里,注意品尝不同的水果。 b,小朋友有序地洗手。 c,冷餐会开始。 8、师生共同收拾会场。 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幼儿了解了很多水果的知识,对它们的特征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懂得了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对水果制作非常感兴趣,体验了与同学老师合作的乐趣,有利于教育幼儿懂得分享。 活动延伸: 提示在家里幼儿还可以用蔬菜和水果来制作和拼贴美丽的花型。2023小班艺术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学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 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谢。 活动准备: 1. 名画欣赏:《母与子》 2. “儿歌”:《小板凳》 3. VCD磁带《小板凳》 4. 蜡笔 书面纸 剪刀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名画《母与子》,请幼儿猜一猜: ——画中有谁?猜猜这个阿姨是这个孩子的什么人》?为什么? 二、和幼儿一起欣赏VCD,念唱儿歌《小板凳》。 三、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妈妈平时很照顾我们,我们应该怎样跟她说谢谢呢“ ——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感谢妈妈的? ——与幼儿讨论向妈妈表达谢意的方式,如捶背、帮忙拿东西,送卡片…… 四、 制作心意卡,想妈妈表达感谢。 ——协助幼儿将书面纸对折。画上心形剪下来,并画上对妈妈的感谢;帮幼儿写上给妈妈的甜甜话,回家时送给妈妈。 ——一边制作一边欣赏儿歌音乐。 五、 请幼儿回家除了送爸爸妈妈礼物外,也帮爸爸妈妈捶捶背或做点其他事。 区域活动: 1、 美工活动区 展示名画《母与子》,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传递的母子情。让幼儿画画母亲和自己。 2、 语言活动区 将儿歌制成挂图让幼儿欣赏,鼓励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改编儿歌。例如:小沙发,真舒服,我请爸爸歇一歇,我给爸爸捏捏肩,爸爸说我乖宝宝。同时,将幼儿自编的儿歌记录下来。 活动评价: 1、 会念唱儿歌 2、 会至少使用两种方式表达对妈妈2023小班艺术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乐曲优美、恬静的意境。 2、学习根据图谱的提示和乐曲的旋律为乐曲配器,并能用轻柔的动作演奏乐曲。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碰铃、铃鼓、响板。 2、图谱。 3、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 1、讲故事《池塘里的小星星》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池塘里的小星星》。在一个晴朗的夜空,天上的小星星发现地上有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的水又清又亮。小星星真想到池塘里去游泳,于是它们从天空中滑了下来,刚好落到一片荷叶上,软软的荷叶真像蹦蹦床。小星星在上面跳呀跳……"扑通"一声掉进水里,清凉的池水真舒服。小星星在水里游了起来,游着游着,小星星累了,慢慢地睡着了。"师:"故事好听吗?"(好听)师:"故事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曲子,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欣赏曲子,初步感受音乐。 教师:"音乐有几段?听完后你的感觉怎样?" 3、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教师:"第一段和第二段一样吗?(一样)第三段呢?(第三段和第一、二段不一样") 这是一首AAB结构的曲子,曲子优美舒缓,很好听。" 4、出示图谱,帮助幼儿掌握乐曲节奏。 教师:"老师为这首曲子画了一幅漂亮的图。我们也和小星星玩一玩吧!" 老师带幼儿随音乐做伸手、拍腿、摇手的动作。 二、讨论乐曲的配器方案。 1、出示乐器碰铃、铃鼓、响板。 教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些乐器,这首曲子配上乐器会更好听。" 2、逐一讨论配器方案。把讨论的结果画在图谱上。 教师:"铃鼓配在哪里好听?小铃……?还有响板……?" 三、演奏乐曲。 1、看图谱,跟音乐演奏一遍。 教师:乐器都配好了,让我们看着图跟着音乐演奏一遍。" 2、看指挥,演奏,并能用轻柔的动作演奏乐曲。 教师:"小朋友演奏得真好,老师指挥,小朋友再一起演奏一遍,在结束时我们的乐器应请一些"。 3、交换乐器演奏。 教师:"想不想换一下乐器演奏。"(想)四、整理乐器,小结结束。 教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小乐器也累了,让我们送它回家吧!2023小班艺术活动方案 篇5 一、 活动名称:夸张画 二、 班况分析: 本班幼儿为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美感,对于画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对于各种物体的形态的掌握较好。但在几次的欣赏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画面上的情节能富有想象的描绘,但对画面物体的形态和特征的概括却有很大的难度。这说明幼儿在欣赏中没有掌握运用概括的方法,在自身作品中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有趣的夸张画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从夸张的画面上能很容易的去感知概括人物的形态、特征。并理解如此设计的目的。力求使孩子运用夸张的技法描绘人物动作,形态及生活习性的特点,并初步感受夸张艺术表现形式的美。 三、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感知画面中人物五表情与形态的夸张,并理解画面中的夸张绘画所表达的意义; 2、 通过欣赏,初步尝试夸张画的练习。 四、 活动重点:能够通过欣赏感知画面人物表情、形态上的夸张处,并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欣赏,寻找可夸张的因素,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 五、 幼儿经验准备: 1、 欣赏过卡通画作品,并能较好的理解作品; 2、 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表现人物特点。 六、 环境材料: 1、 夸张画“两个人” 2、 彩笔、画纸 七、 活动过程: (一) 引入环节: 1、出示夸张画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怎么了?“启发幼儿从画面寻找原因,并进行猜想。(此部分使幼儿对欣赏产生兴趣,即可以启发幼儿从人物表情,动作上去猜想和判断,那他们猜想、判断的依据就是他们观察到的夸张之处。) 2、出示夸张画2,提问:“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鼓励幼儿猜想事情的原因以及夸张画1和夸张画2的联系。(启发幼儿从人物的情节夸张处去构思故事的原因或结果) 3、 幼儿讲一讲“两个人”的故事,并引导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4、教师介绍夸张画,并引导哟额再次寻找画面的夸张处,提问:“他们为什么把嘴画的这么大?”“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理解夸张的作用,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完成教学重点。) (二) 创作环节: 1、 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一些情节中人物的特点,并找到可以夸张的因素,引发幼儿想一想自己要创作一张什么样的夸张画。 2、 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三) 分享作品环节: 讲一讲我的故事。2023小班艺术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运动已有经验创编值日生劳动的节奏动作,提升动作的协调性。 2、乐意大胆用动作、表情表现音乐,感受值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磁带及录音机活动过程1.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熟悉理解音乐。 第一遍欣赏音乐。要求:听了值日生劳动的歌感觉怎么样?(快乐、自豪、又力气等)第二遍欣赏音乐。要求:边听边想值日生是怎么样劳动的? 2.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表演,教师帮助证了和提升。 幼儿随音乐根据历届自由表演,要求表现值日生劳动的动作。 请幼儿在同伴面前表演自编动作,根据早上劳动、餐前准备、餐后整理等内容选取合适的动作,教师进行整理和提升,集体进行部分动作的学习、练习。(练习中鼓励幼儿吧值日生快乐自豪的心情用轻快的动作和愉悦的表情表现出来)教师将整理和提升的动作组合成律动,完整地展示给幼儿欣赏。 3.集体学习、练习律动,快乐地随音乐表演,教师示范,幼儿跟学,要求幼儿合拍,鼓励幼儿把值日生的快乐、自豪感表现出来。 完整练习表演2—3遍。 4.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三页“能干的孩子”。画画勤劳的孩子。 我们都是勤劳的孩子,会做许多事情,快把自己做过的事情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