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内蒙古法制报(汉)/2024 年/2 月/7 日/第 003 版特别关注
绘制最美“ 枫” 景 共筑平安首府
呼和浩特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
呼和浩特市委政法委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认真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坚持和贯彻X的群众路线,积极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走出了一条边疆首府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路径。
明确需求跟进落实
化解矛盾“ 全链条”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呼和浩特市不断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化解责任,通过抓工作机制、“ 一站式” 阵地、队伍专业化以及专业组织,努力形成特点鲜明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创新经验。
清泉街社区居民史某是一名孤儿,多年来一直独自生活,曾经入狱服刑。刑满释放后的史某,因长期与社会脱节,性情有些暴躁,经常因房屋漏水、噪音扰民、扰乱公共秩序等与邻居发生矛盾。史某所在社区了解情况后,按照“ 爱心感召、解难纾困” 的理念,耐心与其进行情感沟通,竭尽全力帮助史某解决困难。经多方协调,社区还帮助史某组建了家庭。如今,史某自觉当起了社区矛盾调处志愿者,只要社区有需要,他总是跑在最前面,谁家有困难他都尽力去帮助,特别是在社区搭建的“ 荷香唠嗑室” 矛盾调处阵地,史某以身说法、以事明理,成功化解多起矛盾纠纷。在清泉街社区的帮助推动下,很多与史某情况类似的当事人实现了由“ 拒不接纳” 向“ 主动配合” 转变,由“ 心灰意冷” 向“ 燃起希望” 转变,由矛盾纠纷“ 当事人” 向矛盾纠纷“ 化解人”转变。
在清泉街社区,社区X群服务中心、X建长廊、小广场、说理堂等已成为矛盾化解的阵地。“ 闲” 聊不“ 误” 事,社区将居民的大事小情入账处置,形成“ 了解需求、跟进落实、反馈结果、成效追踪” 主动解决问题的全链条,真正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2023 年,清泉街社区被评为全国新时代“ 枫桥经验” 先进典型,该社区矛盾化解工作成功经验是呼和浩特市各地相关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个个立足本土、特色鲜明且富有成效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模式在首府落地生根。
强化队伍充实力量
多元解纷重实效
2023 年,呼和浩特市委政法委、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 ,有效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职能,形成工作合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目前,全市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 1508 个,选聘人民调解员 4112 人。人民调解注重围绕社会难点、热点纠纷,建立健全排查调解工作机制,采取措施防止矛盾激化,把纠纷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2023 年,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 8274 件,涉及当事人 17272 人,涉及金额 3372.95 余万元。
第 1 页 共 3 页

全市各地区通过资源整合、功能聚合、工作融合,成立 1448 家实体化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其中市级 1 个,依托呼和浩特市信访局建立运行;旗县区级 9 个,街道、乡镇级 89 个,依托综治中心建立运行;社区、村级 1348 个,由政法委指导,依托社区、村X组织建立运行,实现了群众诉求“ 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2023 年,各级实体化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 7748 件,化解 7026 件,化解率 90.68%。
高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离不开专业化队伍,呼和浩特市选聘优秀退休法官和具有丰富调解工作经验的律师、公证员等各类人员,将之纳入调解员名册,建立调解人才库。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有各类调解员 357 人,专家调解员 26 人,引入各类调解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