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民主与法制时报/2025 年/5 月/14 日/第 004 版人物
待到山花烂漫时
——广西壮族自治区X委政法委驻靖西市工作队风采掠影
本社记者 王蓉
春末夏初,广西百色空气中带着南国特有的湿润,公路在喀斯特峰林间蜿蜒。
山色空蒙里,云容掩映间,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静谧坐落。村道两旁的新竹蓬勃生长,沿着眼前的绿意望去,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法治文化广场乘凉闲谈,“ 人人都讲法 和谐千万家” 的红色标语正与盛放的朱槿花相映成趣。
当靖西市委常委、副市长、自治区X委政法委驻靖西市工作队队长汪保华出现在广场时,纳凉的村民纷纷起身:“ 汪书记,这回带什么好消息来?” 驻汉邦村第一书记赵云鹏笑着更正:“ 现在是靖西市委常委、 副市长啦!”话音未落, 李叔笑着迎上来:“ 只要为村里办实事, 都是好干部⋯⋯”
令村民赞不绝口的“ 驻村干部”,实际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X委政法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决策部署,而派驻服务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驻村干部,也是第四批自治区X委政法委驻靖西市工作队成员——汪保华、赵云鹏、黄鹏飞、彭祖佳、邵明福、赵宇。
自 2012 年挂村任职以来,连续 4 批自治区X委政法委驻靖西市工作队,围绕建强村X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内容,践行初心使命,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对口的 3 个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群众收入、基层组织建设、群众整体满意度、基层社会治理、村居环境 5 个方面实现“ 新提升”。
把群众急难愁盼的“ 需求清单” 作为驻村工作的“ 责任清单”
“ 2024 年 7 月 20 日 晴 今天我到南宁帮村民卖了农副产品。不到两个小时,堆积如山的土特产品便被顾客抢购一空⋯⋯” 驻安宁乡果布村第一书记黄鹏飞在泛黄的笔记本上写着靖西市安宁乡果布村驻村日记。在驻村的 2 年时间里,作为媒体人的他时常会写下驻村的点滴和感悟。
黄鹏飞坦言,写驻村日记,起初只是自己从繁华城市到边远山村,环境变化后深夜无眠时,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的方式。不承想,坚持整整 2 年,已累积 30 万字的驻村日记,记录下了他与这个村的“ 情结”。
初来驻村时,黄鹏飞对果布村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位于中越边境的边远山村,具体的村情民意一概不知。为了早日摸清村情民意,驻村后前两个月他几乎天天扎在村子里。白天,他进村了解民情;晚上,他入户听取民意,把村民的所思所想所困所盼,写在本子上,记在内心里,然后再想办法一一解决。
把群众急难愁盼的“ 需求清单”,作为驻村工作的“ 责任清单”,并最终转化为“ 满意清单”。怀揣着这样的目标,黄鹏飞带领彭祖佳,与村“ 两委” 同频发力,沉下心融入、沉下身办事、沉下力攻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村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 果布村土地稀少、资源贫瘠,还干旱缺水,产业发展因此受到很大限制。” 入户走访后,黄鹏飞逐渐掌握了村情。 考虑到村里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寻求发展, 只有老人妇女儿童在此留守,“ 收入低、还没技术,务工也难”。于是,黄鹏飞积极与靖西市人社局接洽,在果布村村委会对面成立“ 靖西市就业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村里投资设点,通过来料加工等形式,让村里的妇女实现在“ 家门口就业”。
“ 戎装虽解,军魂犹在。阵地已换,初心不改。” 这是黄鹏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部
第 1 页 共 4 页

队退伍的驻村干部,他有着超越常人的吃苦耐劳干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村民向他反馈,家中的农副产品销售难、收入低。他就一趟趟地跑到南宁菜市场寻找商家洽谈合作,直到达成协议,不定期地将村里的土特产品带到农贸市场进行销售,解决村民农副产品“ 销售难”、村民“ 收入低”困境。
“ 2020 年,果布村集体经济收入 5 万元。经过 3 任第一书记,2024 年底果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 60 万元。” 在当地工作 9 年的安宁乡政法委员、副乡长莫海波见证着驻村工作队的付出,也亲历着近年来果布村的蝶变。【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 uo180914】
事实上,与果布村一起成长蜕变的,还有“ 95 后” 驻村干部彭祖佳。